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2 毫秒
21.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易危物种,是全球唯一生活于高原、最晚被人类识别和记录的鹤种.黑颈鹤迁徙途中需选择适宜的生境作短暂停歇,以补充体能或夜栖,但目前关于其中途停歇地点选择的信息缺乏. 2014年12月10日和2023年3月22日,在四川省九龙县洪坝乡(102°3′14″E,29°13′23″N,海拔2 189 m)、泸定县二郎山森林公园(102°13′44″E,29°49′30″N,海拔1 824 m)各拍摄到一只黑颈鹤.其中洪坝飞往南方越冬地的成体在灌木林中空地停留约50 min,二郎山飞往繁殖地的亚成体在临近318国道和居民点的针阔混交林中停留约41 min.本研究补充了黑颈鹤东部种群迁徙停歇地点的信息,可为当地林草部门开展有效保护提供支撑.(图3参18)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鼠李糖脂浓度对3种多环芳烃(PAHs)菲、荧蒽和芘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5d后,鼠李糖脂质量浓度为100~200mg/kg时,菲、荧蒽和芘的去除率相对最高,土壤中细菌16SrRNA基因和phnAc基因的丰度也达到最大。土壤中天然的PAHs降解菌群主要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环脂酸芽孢杆菌属(Tumebacillus)等;加入鼠李糖脂后,赭黄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和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的丰度增加,促进了PAHs更高效的降解。  相似文献   
23.
24.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方面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其原因可能为土壤呼吸不同组分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及相应的非生物和生物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分别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系统地论述了增温对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高寒灌丛土壤呼吸不同组分的影响机制,发现增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植物根系的生理活性直接促进土壤异养呼吸和根系呼吸。同时增温能通过改变非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如增温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而间接促进土壤呼吸;而增温引起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程度的降低不足以抑制土壤呼吸过程。增温还能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生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如增温导致植物细根生产量、死亡量和分解速率提高,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增加;增温还导致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向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群落转变,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惰性有机碳的利用增加。受根际土壤可利用碳含量较高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呼吸对增温的响应不敏感,增温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也不显著。由此可见,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生态系统中,气候变暖将通过改变非生物与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等碳释放过程。以上结果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灌丛土壤碳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5.
通过样线与样方法,分别于2010年4月15日至6月18日、2010年10月12日至11月18日以及2011年5月6日至6月16日对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伴生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该地区大熊猫常活动于坡度45°、郁闭度0.4的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中,活动区域海拔范围为1 885~2 821 m,主要食物为冷箭竹。(2)调查期间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鹿子沟—长河坝、黑悬沟、小两河口(左)和关房沟4个区域,其中黑悬沟痕迹点最多,小两河口(左)区域遇见率最高,同时大熊猫痕迹点和遇见率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3)保护区内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有15种,其中水鹿、羚牛、藏酋猴和林麝为最主要伴生动物,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其中有9种动物位点数呈下降趋势,羚牛下降最明显;水鹿、斑羚、毛冠鹿、小熊猫和苏门羚5种动物位点数则呈上升趋势,其中水鹿增长最明显;而黑熊位点数则有升有降,但整体变化稳定。该研究可为保护区更加有效地保护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以及为栖息地建设和保护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嘉陵江干流鱼类群落生态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群落生态结构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嘉陵江干流分布鱼类有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5属。依据所摄取食物类型的不同,这些鱼类可以划分为浮游动物食性、浮游植物食性、着生藻类食性、水生植物食性、水生昆虫食性、软体动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8种食性类型。使用相似性指数和相似性分析方法,对嘉陵江上、中和下游的鱼类组成及群落生态结构组成分析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鱼类物种逐渐增加;(2)整个嘉陵江干流中,水生昆虫食性的鱼类占3141%,肉食性占1923%,着生藻类食性占1859%,软体动物食性的占1154%,浮游动物食性占1026%,杂食性占641%,水生植物食性占192%,浮游植物食性占064%;(3)从上游到下游,肉食性鱼类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以水生昆虫和着生藻类为食的鱼类所占比例则逐渐减少,相似性分析表明,嘉陵江各江段鱼类群落生态结构组成的差异不显著。嘉陵江干流鱼类群落生态结构的组成和变化与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端粒、端粒酶是一种与人体的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人体衰老有关的重要物质。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生物科学界的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课题。目前,相比起国外来,我国的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其它发达国家的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现状无疑对于我国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开展和进行就是一件有价值和意义的事。而这正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目的。本文作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让我国的学者和研究者对国际上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现状加深认识,获得最新的信息,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8.
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率,采集了8个地区的稻田土壤,分别加入菲、荧蒽和苯并[a]蒽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四川石灰性紫色土、黑龙江黑土、重庆中性紫色土、山西褐土、北京潮土、安徽黄褐土、河南潮土和湖南黄壤。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培养7 d时均可达51.5%,28 d后降解率大于80%。土壤中PAHs易降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菲、荧蒽和苯并[a]蒽。除四川石灰性紫色土和重庆中性紫色土外,PAHs能显著增加其他类型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菲降解过程中的双加氧酶功能基因phnAc数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菲和荧蒽降解速率与土壤中NH_4~+-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和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中苯并[a]蒽降解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自然降解速率和留存时间有所差异,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氮肥等营养物质促进PAHs的降解。  相似文献   
29.
大渡河老鹰岩河段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大渡河老鹰岩河段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沿河段自上而下对9个采样断面的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进行了采样分析;同时,结合河段实际情况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不同生物类群的权值,并通过创建的水质生物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dex,CEWI)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大渡河老鹰岩河段共采集到藻类植物6门31科56属105种,其中硅藻的物种数量最为丰富;整个河段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7.9978×10~4 ind·L~(-1),平均生物量为0.446 3 mg·L~(-1);龙头石、礼约河和小水河的藻类种群密度最高;②浮游动物有3门11科12属26种,其中原生动物门最为丰富,占80.77%;整个河段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40.89 ind·L~(-1),平均生物量为13.26×10~(-3)mg·L~(-1),整体群落组成较为简单,种类和数量偏少;③底栖无脊椎动物有6门14科14属14种,其中昆虫纲最为丰富,占57.16%;礼约河和小水河两条支流中的底栖动物相对分布较多;④水质整体CEWI均值为2.698 28,属轻度污染;各样点CEWI值与各单项水质评价指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此外,松林河和南桠河属中度污染(1CEWI≤2),而礼约河和老鹰岩一级样点水质清洁(CEWI3);其中,松林河的水质最差,CEWI值最小,达1.620 7;而礼约河的水质最优,CEWI值最高,达3.954 5;其余样点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网络交易的粪肥是否成为抗性基因的传播载体,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网上购买的4种粪肥(牛粪肥、鸡粪肥、羊粪肥和鸡羊混合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潜在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中共检测出165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到抗性基因的个数表现为:羊粪肥(130种)鸡粪肥(98种)鸡羊混合肥=牛粪肥(89种);4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为7.18×10~7~3.99×10~(11)copies/g(干重),相对拷贝数为0.013~0.727copies/bacterialcell,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均表现为羊粪肥鸡羊混合肥鸡粪肥牛粪肥;4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主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主要是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类和磺胺类抗性基因,而不同粪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的差异显著,且都具有其独有的抗性基因;4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中都检测到intI-1LC和tnpA-04等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且总抗性基因的相对拷贝数与总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相对拷贝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可能加剧其迁移和传播的风险。综上,网络交易的粪肥可能是抗生素抗性基因迁移和传播的潜在载体,该研究对健全我国网络交易中粪肥的微生物安全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