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3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371.
许多土著群落的物种组成可被外来植物改变,并因此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随着全球化的提速,这样的改变已经是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风险源.揭示土著群落可入侵性的机制,阐明群落抵抗外来种的主控因素,可为入侵预警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土著群落可入侵性主要理论的生态学原理发现,这些理论聚焦于天敌、资源、非资源因素及其相...  相似文献   
372.
传统10kV环网柜的二次控制回路由接触器、继电器等模拟电路组合而成,因银川地区风沙、凝露、灰尘等因素使得传统10kV环网柜二次控制回路故障率高、维修频繁,导致配电自动化“三遥”指标低。为解决环境因素造成的“三遥”指标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替代传统模拟控制回路中的大部分逻辑电路,利用无触点功率半导体电力开关替代接触器功能的数字化控制器方案。从数字化控制器外接线设计及技术原理,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以及软件设计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详细介绍。通过研制样机和现场运行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彻底解决了10 kV环网柜二次控制回路故障率高的问题,有效提升配电自动化“三遥”指标。  相似文献   
373.
远程氮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纤维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远程等离子体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研究了放电参数(放电时间、氮气压力、放电功率)与远程位置对ACF减重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程氮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离子对试样的刻蚀作用被抑制,远程等离子体改性后的ACF比未改性的ACF以及放电区的吸附剂对结晶紫的去除效果要好。ACF经过远程氮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出现羧基,增加了其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从而增强了对碱性染料结晶紫的吸附能力。当氮气压力10Pa、放电功率60W、放电时间100s时,在远程区80cm处经改性后的ACF的吸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74.
在间歇式反应釜上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运用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400~500 ℃)、压力(24~28 MPa)、反应时间(5~10 min)和氧化系数(1.5~2.5),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COD、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拟合出COD、氨氮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主次作用排序为:反应压力>温度>氧化系数>反应时间;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主次作用排序为:反应温度>压力>氧化系数>反应时间,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两者去除效果的影响却不明显.所得拟合方程对COD、氨氮去除率的预测误差分别小于±4%、±9%.拟合方程所得最佳实验条件为:时间5 min、温度496.05 ℃、压力27.69 MPa、氧化系数2.44,此时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31%、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5.69%.  相似文献   
375.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与虫黄藻共生,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砗磲数量骤减,对砗磲进行人工培养、繁育、放流,成为砗磲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砗磲碳酸盐壳体还是一种良好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但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还存在较大争议,实验室培养也是探讨砗磲地球化学指标环境指示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开展了砗磲的培养试验,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分析各种环境因子对砗磲生长及壳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本文就砗磲的培养方法、人工培养条件进行简要综述,并从温度、光照、盐度、p CO2、营养盐、金属离子等多个方面对人工培养条件下,砗磲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理适应性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砗磲的培养保护和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6.
甲苯是最具代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之一,是PM2.5和臭氧的前驱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甲苯的去除可以有效地减轻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锰基氧化物催化燃烧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稳定性强和氧化还原性能良好等优点,成为治理甲苯的热点。用于甲苯去除的锰基催化剂的种类主要有单一锰氧化物、复合锰氧化物、负载型锰氧化物、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和整体锰氧化物五种。本文以甲苯催化氧化为目标,综述了以上五种锰基催化剂的性能和反应机理受催化剂种类、晶型、形貌、掺杂、负载等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7.
378.
在2个相同的USB反应器(R1无载体,R2采用多孔生物填料为载体)中构建了短程反硝化工艺,对R1和R2NO3--N→NO2--N转化性能、短程反硝化颗粒污泥物化特性、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特性以及微生物功能菌群主要特征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81d,氮负荷(NLR)为1.2kg/(m3·d)时,NO3--N→NO2--N转化率(NTR) R2(85%)高于R1(80%);载体颗粒污泥(R2)沉降性能优于自固定化颗粒污泥(R1)且载体颗粒污泥(R2)更容易截留EPS,PN/PS值R1(1.29)>R2(1.15),污泥体积指数(SVI) R1(27.07mL/g MLSS)>R2(19.36mL/g MLSS);扫描电镜发现R1污泥表面聚集长杆菌,R2污泥表面聚集短杆菌和球菌,与R1相比R2颗粒污泥结构更加规则密实.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R2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R1,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在短程反硝化系统中占主导地位,R1和R2主要NO2--N积累功能菌属均为Acinetobacter属(R1-59.18%、R2-46.04%)和Thauera属(R1-6.81%、R2-5.99%).  相似文献   
379.
旱地农田土壤被认为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但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仍存在不确定性。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分析表明,全区N_2O排放通量相对较低,20世纪80—90年代呈波动式增长。N_2O排放的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趋势。陕西地区排放量为75.58 t?a-1,贡献了全区50%的N_2O排放。过量的氮肥施用、较高的降水量以及明显的增温效应是陕西南部N_2O排放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0.
王秀茹  樊灏  范洁  沈振兴 《环境科学》2022,43(4):1814-1820
为了解居民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和保障公众健康,于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对西安市住宅小区830户居民住宅室内污染物[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乙酸正丁酯、乙苯、苯乙烯和十一烷]浓度进行了实测分析和健康效应评估,并对污染物的叠加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甲醛、苯、甲苯、TVOC和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