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有机物料对两种紫色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名豪  卢吉文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6,37(6):2291-2297
以猪粪沼渣(PM)、牛粪沼渣(CM)、污泥堆肥(SC)、农村生活垃圾堆肥(RWC1)、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泥的堆肥产物(堆肥过程中添加20%的污泥,RWC2)为材料,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入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基本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铵态氮非酸解氮氨基糖态氮.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酸性紫色土的NH~+_4-N和NO~-_3-N含量,而石灰性紫色土中猪粪沼渣和污泥堆肥显著提高了NH~+_4-N的含量,牛粪沼渣却使其NO~-_3-N含量降低.牛粪沼渣对酸性紫色土氮矿化量的影响不显著,使石灰性紫色土的氮矿化量降低,其余4种有机物料均明显提高两种土壤的氮矿化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氨基酸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和有机物料的性质不同而异,特别是有机物料中的有机质含量、C/N以及有机氮组分.  相似文献   
72.
刘楠涛  吴飞  袁巍  王训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2,43(11):5064-5072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探明青藏高原地表水中汞的形态、分布和来源特征对认识高寒地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汞在高寒地区地表水中的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藏高原长江源和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丰水期地表水中总汞(THg)、颗粒态汞(PHg)和溶解态汞(DHg)的浓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PMF模型定量解析地表水中汞的来源.结果表明,长江源和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中ρ(DHg)均值分别为(2.96±1.26) ng ·L-1和(2.47±0.83) ng ·L-1,二者无显著差异;而长江源流域地表水中ρ(THg)[(10.69±11.14) ng ·L-1]和ρ(PHg)[(8.46±11.41) ng ·L-1]显著高于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中的ρ(THg)[(3.37±2.03) ng ·L-1]和ρ(PHg)[(1.13±1.02) ng ·L-1)](P<0.05).此外,考虑到较低的汞浓度水平和甲基化程度,研究区内汞的生态威胁较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源流域地表水中汞以PHg为主要形态,其浓度变化主要受冰川融水输入、土壤侵蚀和降水等因素影响;DHg作为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中汞的主要形态,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制于汞和溶解性有机质(DOC)的结合作用.空间分布上,河道坡降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差异可能是导致长江源流域地表水中THg和PHg浓度随水流方向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关键因素.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长江源和黄河源区地表水中51.4%的汞来源于大气沉降,38.8%的汞来源于水流对土壤岩层或沉积物的侵蚀作用,而9.7%的汞来源于土壤径流或渗流的输入.  相似文献   
73.
磷、锌和镉交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和锌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祖苹  刘汉燚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2,43(11):5234-5243
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控制作物重金属积累的有效手段.采用交替固定两因子的单一因子水平设计,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磷(P)、锌(Zn)和镉(Cd)不同水平组合对小白菜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Zn、Cd积累的效应和机制,为Cd污染土壤中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量P和Zn的添加均能促进小白菜生长、抑制Cd在小白菜中的累积,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P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和提高小白菜抗逆性减少小白菜对Cd的吸收,而Zn主要通过促进作物生长的稀释作用和植物体内生理拮抗作用抑制小白菜Cd的累积;外源添加1 mg ·kg-1 Cd胁迫时,小白菜抗氧化胁迫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大量积累;P和Zn均可提高CAT活性而提高小白菜抗氧化胁迫能力,缓解Cd毒害,而对POD活性影响不大;外源添加P和Zn与Cd胁迫含量比ω(Cd):ω(Zn):ω(P)为1 :10 :200时,小白菜产量最大(55.72 g ·pot-1),且可食部Cd含量低于国家绿叶蔬菜中Cd限量50 μg ·kg-1的标准要求(GB 2762-2017);增加P和Zn占比,Cd积累量进一步下降,但小白菜产量降低.因此适当施用P和Zn肥可降Cd并增产,实现蔬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4.
重庆市主城区街道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重庆主城区的7个功能分区的40个街道灰尘样品中的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结果表明,重庆市街道灰尘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不同功能区之间,Hg的变异系数达到显著差异;灰尘中各重金属(除Cr外)均以0—0.25mm粒径的质量分配量占绝对优势;以主城区深层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重金属元素中,Hg、Cu、Pb达到了重污染,Cd、Zn、As达到了中度污染;Cr、Ni达到了轻污染;商贸区、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都达到了重污染,剩余功能区也都达到了中度污染.重庆市主城区街道灰尘中,Cu、Pb、Hg为主要污染重金属,居民区和商贸区的为主要控制功能区.  相似文献   
75.
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代表,通过对流域内水体主要离子组成的系统监测,分析了该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2+、Cl-分别是该流域的优势阳离子和优势阴离子,流域属淡水,水质为氯化物水体,即ClCaⅢ型,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 TZ+ (总阳离子当量浓度)为6.30meq/L,高于世界平均水平,TZ- (总阴离子当量浓度)为6.29meq/L;TDS(总溶解固体)平均值为294.78mg/L,显示了该流域剧烈的化学侵蚀作用;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6.
FeMnNi-LDHs对水中As(Ⅲ)的吸附性能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稳定和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As(Ⅲ)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全球性问题.本研究以Fe、Mn和Ni这3种元素作为层板阳离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三金属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s,利用XRD、TEM、FT-IR和XP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去除能力与机制.结果表明,FeMnNi-LDHs具有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典型特征峰,峰型尖锐,结晶度高,TEM图像也显示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对As(Ⅲ)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45℃时最大吸附量为240.86 mg·g-1,明显高于其他层状双氢氧化物.在pH为2~9范围内,FeMnNi-LDHs对As(Ⅲ)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水中共存PO43-和CO32-离子对As(Ⅲ)存在竞争吸附,而NO3-、Cd2+和Pb2+影响较小.其去除吸附机制主要为氧化、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其中Mn在As(Ⅲ)的氧化过程中有重要贡献.制备出的FeMnNi-LDHs对水中As(Ⅲ)的吸附去除和毒性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7.
石灰配施有机物料修复酸性Cd污染稻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光辉  成晴  陈宏 《环境科学》2021,42(2):925-931
以重庆市某县Cd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小区试验,探讨石灰和有机物料配施对土壤Cd形态及水稻植株Cd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研究对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修复剂的施用能显著提升土壤pH、OM含量和CEC,CEC与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正相关;pH和CEC是导致土壤Cd由酸可提取态向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的主要因素;随着修复剂的施用,B1~B6处理酸提取态Cd占比下降22.92%~31.25%,导致水稻植株Cd积累量也不同程度下降,表现为CK(对照)≫B6(石灰+秸秆)≈B4(石灰+生物炭)≈B3(石灰+活化腐殖酸) > B2(石灰+腐质有机肥)≈B1(石灰) > B5(石灰+油枯).B1~B6处理糙米Cd含量下降9.90%~20.79%,但均高于国家限量标准(GB 2762-2017);精加工后B1~B6处理精米Cd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综合结果表明,复配型修复技术对当地实现农业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和粮食安全输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B5处理(石灰+油枯)是修复酸性Cd污染稻田的最佳配施措施,酸提取态Cd占比下降31.25%,水稻植株Cd总积累量下降33.32%,而精米Cd含量减少42.17%.  相似文献   
78.
刘旭  王训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1,42(7):3507-3517
为探究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格局与局地气候、人类活动、植被分布和土壤发育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关联作用,本文以云南哀牢山迎风坡(西坡)与背风坡(东坡)850~2650 m之间的9个海拔高度的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迎风坡与背风坡森林表层土壤中典型重金属海拔分布格局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Cd、Sb、As、Cr和Pb的含量及富集因子较高;东西坡土壤层中Cd、Sb和西坡Pb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海拔分布模式,其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同一海拔西坡土壤层中Cd、Sb、As和Cr的含量显著高于东坡的相关含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d和Sb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输入沉降与土壤有机质的强结合作用,高海拔区域存在明显的"冷捕集"效应(cold-trapping),As和Cr的分布变化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风化差异,而Pb的分布差异受基岩矿物风化控制.研究结果强调了大气沉降输入、降水与植被的综合效应(如"冷捕集"效应、促进冠层过滤、凋落物沉降与岩石风化等)对偏远高山土壤中微量重金属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9.
水体中的As(Ⅲ)和Cd(Ⅱ)重金属离子具有潜在的毒性,且能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转移富集进入人体,进而威胁人体健康.选用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能够同时吸附As(Ⅲ)和Cd(Ⅱ)阴阳离子的稳定层状复合材料(FA@FeMnNi-LDH),主要提升了其对Cd(Ⅱ)的吸附容量.利用XRD、TEM、FT-IR和XP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对水体中As(Ⅲ)和Cd(Ⅱ)的吸附去除能力和机制.结果表明,经筛选出的具有结构稳定和最大FA负载率、且达到最优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有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典型特征峰.复合材料对As(Ⅲ)和Cd(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2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9.60 mg·g-1和156.50 mg·g-1.该复合材料在pH为2~7和4~7范围内,分别对As(Ⅲ)和Cd(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水中共存的常见阴离子对As(Ⅲ)的竞争吸附影响大小顺序为:PO43->C...  相似文献   
80.
毒死蜱在不同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衡振荡法研究毒死蜱在不同来源土壤腐殖酸(Has)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毒死蜱在Has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相对更合理;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在实验范围内基本呈直线,且吸附能力很强,顺序为:紫色潮土Has>黄壤Has>中性紫色土Has>酸性紫色土Has>腐殖土Has;但毒死蜱的解吸率较小,其值均小于26.70%,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尤其是腐殖土Has和紫色潮土Has,固定能力顺序为:紫色潮土Has>腐殖土Has>中性紫色土Has>酸性紫色土Has>黄壤Has.由于不同来源土壤中Has的组成结构差异明显,它们对毒死蜱的吸附/解吸规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Has对毒死蜱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