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毒死蜱在不同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衡振荡法研究毒死蜱在不同来源土壤腐殖酸(Has)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毒死蜱在Has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相对更合理;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在实验范围内基本呈直线,且吸附能力很强,顺序为:紫色潮土Has>黄壤Has>中性紫色土Has>酸性紫色土Has>腐殖土Has;但毒死蜱的解吸率较小,其值均小于26.70%,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尤其是腐殖土Has和紫色潮土Has,固定能力顺序为:紫色潮土Has>腐殖土Has>中性紫色土Has>酸性紫色土Has>黄壤Has.由于不同来源土壤中Has的组成结构差异明显,它们对毒死蜱的吸附/解吸规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Has对毒死蜱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茶园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测定了西南地区主要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重金属Pb,Cr,Cu,Cd,Hg和As含量,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茶叶和茶园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都在相应的质量标准范围内,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均<1.0。但乐山和川茶群体土壤中的Cd综合污染指数达到0.69,接近安全等级的上限0.70。总体看来茶叶和茶园土壤未受这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茶叶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缙云山茶和银芽中Cd和Hg是高富集元素,川茶群体中Hg是高富集元素。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波长和强度光照对水体汞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不同光波长、强度对HgCl2还原反应的影响,根据载气中Hg0的实时浓度跟踪HgCl2还原反应的过程,计算Hg0释放通量来进行汞光还原程度定性分析、动力学定量分析,并运用积分法和微分法确定反应级数.结果表明,Hg2+的还原量与光波长呈负相关、与光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光子提供的能量对汞的光还原反应起关键性作用,汞还原率由光波长和强度共同决定,并且受溶液体积和载气流速影响;在各组实验中,载气中的Hg0浓度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规律,Hg0浓度上升阶段的主要反应是Hg2+的还原反应和Hg0的释放,而下降阶段的主要反应是Hg0的释放;本研究中可见光下的汞还原反应为一级反应,UVA、UVB光照下的汞还原反应为二级反应,这与汞的配合物具有特定的光谱吸收带和实验用灯提供的光波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04.
闫金龙  江韬  魏世强  李玲  郭念  李璐璐  刘江 《环境科学》2014,35(12):4522-4529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5.
含生物质炭城市污泥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其堆肥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较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度的提高.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在堆肥21d后,其堆肥腐熟度可能达到峰值,而外源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其堆肥腐熟度则随着堆肥时间的进行而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堆肥DOM的FI0.7,BIX0.8,表明其来源为自生源,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因此,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分析,能较好地评估城市污泥堆肥腐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6.
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土壤汞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田流域汞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以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涪陵王家沟典型农田小流域为调查对象,基于Arc GIS地统计模块研究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旱地、田地、林地和居民点)土壤汞(Hg)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Hg含量范围为9.47~94.57μg·kg-1,均值为(34.23±16.23)μg·kg-1,不同土地类型表层土壤Hg含量高低顺序为林地、田地、居民点、旱地;表层土壤出现明显汞累积现象,土壤Hg含量变化与土壤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中的汞呈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流域内土壤汞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植被覆盖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人为等外源干扰影响弱.流域土壤总体上虽未表现出明显的汞污染现象(污染指数为-0.08),但具有中度的汞潜在生态风险(生态风险指数为57),其中以林地较为严重.流域土壤汞承载量约为25.39 kg,旱地约占69%.  相似文献   
107.
赵铮  王娅  木志坚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15,36(1):136-142
以三峡库区中农、林、畜均有分布的典型小流域为对象,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流域内不同类型水体总汞(THg)和甲基汞(TMe Hg)时空变化进行为期1 a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THg浓度范围为9.95~15.26 ng·L-1,均值为(11.95±1.87)ng·L-1,不同水体THg浓度大小为裸地养殖废水林地农林混交井水;TMe Hg浓度范围为0.120~0.441 ng·L-1,均值为(0.232±0.099)ng·L-1,不同水体TMe Hg浓度大小为养殖废水农林混交林地裸地井水.井水THg和TMe Hg均以溶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而其余水体THg和TMe Hg则主要以颗粒形态存在.不同类型水体THg浓度分布均表现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而TMe Hg变化则较为复杂,人类活动和气象原因(气温、降雨量等)是造成THg和TMe Hg时空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汉丰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2013年6~8月对三峡库区汉丰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2种,优势种为针杆藻、舟形藻、直链藻、卵形藻、栅藻、伪鱼腥藻、平裂藻.浮游植物在东河入口以硅藻为主,南河入口以蓝、绿藻居多.运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河入口物种受水体理化性质影响大,南河入口物种受营养盐含量影响大,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为温度、溶解氧(DO)、p H、总氮(TN)、总磷(TP)、可溶性氮(DN)与可溶性磷(DP).  相似文献   
109.
闫金龙  江韬  高洁  魏世强  卢松  刘江 《环境科学》2015,36(3):869-878
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析了渠江、涪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体DOM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干支流各采样点水体DOM的FI值1.4,HIX值0.8,表现出明显陆源输入特征,整个研究区域水体混合模式为非保守混合,对交汇处水体DOM地化特征变化有一定贡献,但并非主导因素.河流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交汇处水体DOM特征改变有明显影响,聚类分析发现,所有采样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沿岸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渠江-嘉陵江交汇处),另一类为沿岸以城市用地为主(涪江-嘉陵江交汇处),前者向干流水体中输入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较高的DOM,后者以浓度较高而结构相对较简单的DOM输入为主.此外,涪江-嘉陵江交汇处类蛋白质荧光组分信号增强,出现荧光T峰,表明人为活动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DOU的磷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猪粪沼渣(ZZ)、牛粪沼渣(NZ)、牛粪秸秆堆肥(NJD)、污泥堆肥(WD)、农村生活垃圾堆肥(NSLD)等7种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及其比例.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中全磷及各形态总磷存在较大差异,以猪粪沼渣全磷含量最高,为23.59 g·kg-1,以牛粪沼渣全磷含量最低,仅3.61 g·kg-1.猪粪沼渣、牛粪沼渣、牛粪秸秆堆肥、污泥堆肥中各形态总磷(Pt)大小顺序为HCl-P残留态-PNa HCO3-PNa OH-PH2O-P,而3种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中各形态磷含量则为HCl-P残留态-PH2O-PNa HCO3-PNa OH-P.7种有机物料中HCl提取态磷占回收全磷(Ptt)比例达47.75%~84.96%,表明有机物料中的大部分磷更容易被如HCl等强浸提剂提取,而这部分磷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各有机物料中磷以无机态磷为主,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3.18%~87.33%之间.各形态中的无机磷以Na HCO3-Pi占形态总磷比例最高(79.72%~94.76%),且在回收全磷中主要分布于HCl提取态,各形态中的有机磷则主要分布于HCl-P和残留态-P.经堆腐后的牛粪秸秆堆肥各形态无机磷占全磷比例较牛粪沼渣均有所增加,表明好氧堆肥有助于有机物料中磷的矿化,提高有机物料中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