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采用电极一SBBR系统去除Cu^2+,考察了电流强度,IA竞争离子(阴离子SO4^2-、NO3^-、CL^-和阳离子Zn^2+、Ph^2+)、初始含Cu^2+量及溶液pH值对除铜效除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强度为40mA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投加阴(SO4^2-、NO3^-、Cl^-)、阳(Zn^2+、Pb^2+)离子均会引起出水Cu^2+浓度的增加,且Cl^-和Ph^2+含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时对Cu^2+去除的影响更为显著。进水Cu^2+浓度为30mg/L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48%,当进水Cu^2+≥70mg/L时,出水Cu^2+浓度不能达标。酸性(pH4.0~4.5)与碱性(pH9.0~10.0)条件均不利于Cu^2+的去除,且酸性条件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当pH为4.5~7.5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7.78%。  相似文献   
232.
采用醚化、磷酸酯化和接枝共聚等3种方法改性魔芋下脚料中提取的絮凝活性物,用以去除废水中油脂和Cr(Ⅵ)。反应时间、用量和pH等3因子正交实验表明,经醚化改性与磷酸酯化改性后的絮凝剂分别对油脂和Cr(Ⅵ)的去除效果较好。聚合氯化铝(PAC)用量、ZnSO4用量、pH和微波照射时间等4因子正交实验表明,PAC和ZnSO4可以强化改性絮凝剂效果,对2种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分别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233.
采用醚化、磷酸酯化和接枝共聚等3种方法改性魔芋下脚料中提取的絮凝活性物,用以去除废水中油脂和Cr(Ⅵ).反应时间、用量和pH等3因子正交实验表明,经醚化改性与磷酸酯化改性后的絮凝剂分别对油脂和Cr(Ⅵ)的去除效果较好.聚合氯化铝(PAC)用量、ZnSO4用量、pH和微波照射时间等4因子正交实验表明,PAC和ZnSO4可以强化改性絮凝剂效果,对2种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分别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234.
精准的土地利用信息是土地资源监测和管理的基础。为提高低山丘陵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精度,选取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为研究案例,基于随机森林方法,以Sentinel-2影像数据和地形因子为数据源,提取3种变量(传统遥感数据,红边遥感数据和地形因子),合计23个特征指标,构建3个具有不同输入变量的组合模型,以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变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传统遥感数据模型中顺序添加红边遥感数据和地形因子,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6.54%,87.19%,88.61%;Kappa系数分别为 0.800 9,0.810 2,0.831 4;(2)对模型精度有重要影响的特征指标依次是波段B2(Blue),B4(Red),B3(Green),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波段B5(Vegetation Red Edge 1);(3)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数据和地形因子的组合方法,是获取研究区高精度土地利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成果可以为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5.
观赏植物对沼液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观赏植物对沼液的净化能力,以滴水观音、水仙、红掌、白掌、万年青、绿萝、风信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沼液水培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万年青、白掌、红掌和滴水观音的相对生长量和适应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植物;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植物对COD的去除率呈增加趋势,最终达80%左右;在处理时间为7 d时,红掌、白掌和万年青对TN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7种植物对沼液中TP的去除率在整个水培期间均未超过60%。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显著优于空白组(p0.05),且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表明,万年青、红掌、白掌可作为处理沼液的备选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236.
复合改性海泡石同步处理废水中的氮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盐热和稀土掺杂制备复合改性海泡石,研究了复合改性海泡石对废水中N、P的吸附特征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与海泡石原矿粉比较,复合改性海泡石的脱氮除磷能力分别提高49.71%和90.14%;复合改性海泡石对N、P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吸附模型描述,获得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65和1.121 mg/g;修正的Elov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改性海泡石吸附N、P的动力学过程;用NaOH溶液可以再生吸附材料,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再生次数以2次为宜;用复合改性海泡石处理污水处理站的二级生化出水,最终出水的pH、N和P含量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7.
针铁矿对重金属Pb^2+、Cd^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袁林  魏世强 《四川环境》2009,28(1):17-19
本文采用平衡振荡法,主要探讨了重金属铅和镉在针铁矿上的环境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pH一定时,针铁矿对Pb^2+和Cd^2+的吸附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介质pH升高,针铁矿对Pb^2+和Cd^2+的吸附量与吸附率均增大,最大吸附率可达到99.71%和99.46%,而解吸量则随之降低。在高pH条件下,针铁矿对Pb^2+和Cd^2+的结合牢固,且与Pb^2+的稳定度大于Cd^2+。研究表明,环境中针铁矿对铅、镉等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针铁矿处理含Pb^2+和Cd^2+的污水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38.
三峡水库156 m高程蓄水后重庆段水质变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水库156 m高程蓄水期间重庆段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156 m高程蓄水对库区重庆段水质的影响,对支流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库区干支流未来水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长江干流重庆段未受蓄水影响区域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粪大肠菌群.蓄水后,受蓄水影响区域水体总磷、粪大肠菌群、重金属等浓度明显下降,干流水质类别总体有所好转;但长江水体流态变缓,加速了干流水体的富营养化,且成为因蓄水加速干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推动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对沿江支流水质类别影响不明显.干流水体总磷浓度高于支流,蓄水后,干流总磷进入干支流混合区,给干支流混合区域水体的富营养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成为此区域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