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41.
基于GIS的锡林郭勒盟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理基础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采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数法、距离制图等方法建立了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的优化布局模型,绘制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优化布局图。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救援物资库进行服务区分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的最佳数量。研究结果表明:锡盟应新增加10个物资库,边界处设置6个物资库,总共设置26个救援物资库。  相似文献   
342.
以呼伦贝尔市1994-2005年的草原火灾为研究对象,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引用草原火灾危害度指数(HI),对每年草原火灾危害度进行评价,并借助灰色灾变预测法对危害度大的年份进行预测,预测到未来2个危害度大的年份是2014、2026年。  相似文献   
343.
长春市土壤铅污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铅分布广,有蓄积性,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环境污染物之一。铅能对人体和其它动物的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每年人为排入环境中的铅多达150万吨,汽车排放的烷基铅有40-50万吨,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添加剂,这些错随着汽车运行排放扩散,50-93%沉降在交通干线两侧的植物和土壤上,使植物和土壤中的铅含量达到几十至数百mg/kg。我国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公路两侧的铅污染。铅在土壤中容易积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并不易被净化,对生物、自然生态、农业生产都有潜在危害,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铅污…  相似文献   
344.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5~2014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城市为重要创新节点,由沿海向内陆发散的空间集聚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的提高,将促进本城市创新能力的增强。(3)空间效应对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的作用显著,忽视空间要素对城市群创新产出的影响,将使估计结果产生偏差。(4)各创新要素对城市群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力资本、资金投入水平和创新平台不仅能提高本城市和邻近城市的创新水平,而且对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对本城市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显著,对邻近城市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而对城市群创新产出的作用并不显著;政府支持力度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创新产出作用不显著,对城市群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较弱。最后提出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5.
作为中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泛长三角地区,其人口流动特征与规律无疑具有典型代表性。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5年春运百度迁徙数据,引入复杂网络分析中的度、中心度、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等概念模型,运用GIS网络分析以及Gephi网络数据可视化处理分析软件对泛长三角人口流动复杂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兼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特征的泛长三角人口流动复杂网络已经形成。(2)该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形成了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为中心的“一主三副”多核心网络。上海、苏南、以及浙东北地区网络联系较强、关联程度较高;浙西南和皖北地区网络联系较强,但关联程度较低;苏北、苏中、皖中以及皖南地区网络联系较弱、关联程度较低。(3)在研究区域内,流入人口呈现“Z”形和“M”形空间分布。上海市始终是人口“净”流入状态,江苏省人口流入以区域内流动为主,浙江省以省外流入为主,安徽省是人口净流出大省。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归纳总结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特征、丰富人口迁移的有关理论,另一方面也为科学判断泛长三角人口流动趋势、实现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46.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威  尚金城 《四川环境》2010,29(6):92-97
本文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和与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划,提出了在进行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时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和建立方法以及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对吉林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类型,并建立了吉林省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选指标集。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指标框架,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指标和能源指标等4种类型。同时本文指出在指标确定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充分体现地域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47.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而吉林省一次性能源人均占有量又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重要能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吉林省可再生能源丰富,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但可减少经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而且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地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48.
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长春市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开源节流,治理污染,调整工业布局,控制城市规模等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