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密云水库浮游藻类和细菌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水库水面不同方位和不同水深分别布点采样,对水库水质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密度和卫生学性状进行了初步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水体浮游藻类总量有增加趋势,但主要群落结构变化不大,仍以绿藻-硅藻型为主;但蓝藻的比例随水温的增加显著;各项卫生学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同时发现其内湖的蓝藻污染较为严重,对大库区水质形成潜在威胁,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废水中营养盐的排放量,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结果表明,TCOD、SCOD、NH+4-N、NO-3-N、TN、TP、SP(可溶性磷)、SS、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6%、94%、93%、89%、82%、88%、78%、98.0%、99.9%以上。厌氧相产气率平均0.4L/L·d,上所产气体中平均甲烷含量69.8%,CO23.8%,N226.4%。缺氧相产气率平均为0.2L/L·d,平均甲烷含量59.5%,CO212%,N239.2%。好氧相中亚硝酸细菌含量为1.1×105/mL,硝酸细菌含量为1.4×103/mL。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5,自引:4,他引:71  
1996-1997年对密云水库区水体和流域内水环境初步调查表明,库区水体的营养程度为中营养型;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为绿藻-硅藻型;湖泊的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水质尚好,但水 TN,TP含量已分别达到1.21mg·L^-1和0.025mg·L^-1,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已达到3417Cells·ml^-1,水质有明显的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对库区水体营养盐类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的浮游植物及水体营养程度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和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密云水库库区水体的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绿藻(51 6%)-硅藻(29 2%)型.蓝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隐藻门、黄藻门分别占6 1%,6 04%,3 27%,2 83%,0 95%.浮游植物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优势,但也出现了一些富营养型指示种.2001年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已达到376 20×104 个/L,垂直分布现象比较明显,随着水深度的增加,细胞密度相应递减.营养状态指数综合评价表明,密云水库水体为中-富营养型,应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法除磷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 ,软性载体生物膜序批式工艺是行之有效的除磷工艺。该工艺除磷适合的载体装填密度为30 % ,水力停留时间为 9h ,其中厌氧 3h、好氧 6h。进水CODCr负荷从 0 2 7kg m3·d~ 1 32kg m3·d均可使除磷率达90 %以上 ,并可承受较高的CODCr负荷的增大。试验中 ,还就除磷的各影响因素做了系统地探讨。通过 2 ,4 二硝基苯酚的抑制实验 ,证实了生物除磷机理的观点 ,亦即 ,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中磷的去除是由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混凝法处理生物质气化洗涤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气化洗涤废水的水质特点,系统地研究了该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方法及其机理,考察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以及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对投药量、pH值、温度、搅拌强度和时间,以及无机混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配合使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C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其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150-200mg/L,pH值8-8.5,水温30-40℃,PAH可增强混凝的处理效果,其使用量为3-5mg/L。混凝沉淀处理可有效去除该废水的悬浮物、浊度,以及部分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17.
繁殖期白头鹤觅食地活动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4~6月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对野生白头鹤在觅食地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繁殖期白头鹤在觅食地各种行为活动有一定的时间分配规律.在繁殖前期,雌、雄白头鹤全天(5:30~18:00)成对在觅食地活动,雄性个体以取食、警戒、游走、保养和求偶为主要行为,雌性个体以取食、警戒、游走和保养为主要行为;到繁殖后期,雌、雄白头鹤每天有两个时间段单独在觅食地活动(4:00~6:00和17:00~19:00),无论雌雄个体,均无求偶行为.②白头鹤雌、雄个体间保养行为差异极显著(P<0.001),警戒和求偶行为差异显著(P<0.05),取食、游走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③在麦田和池塘2种微地貌之间,白头鹤的取食、求偶行为具极显著差异(P<0.001),警戒行为具显著差异(P<0.05).④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天气情况下白头鹤的各种行为均具有一定差异.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六种园林绿化树种对UVB的屏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选取了6种在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化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圆柏(Sabina chinensis)、国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Ginkgo biloba)、大叶白蜡(Fraxinus rhychophylla)、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Yankee公司产紫外线日射强度计UVB-1,测得它们在有荫与无荫情况下的UVB辐射强度值,并计算了它们对UVB的屏蔽效率。结果表明:大叶白蜡的屏蔽效率最高,为88.44%;其次为银杏,为85.23%;第三为悬铃木,为72.45%;而国槐、圆柏、毛白杨的屏蔽效率则分别为62.85%,58.00%和57.37%。  相似文献   
19.
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采用31P-NMR谱图,说明序批式生物膜在缺氧条件下与在好氧条件下相同,无机磷酸盐被转化成聚磷酸盐而贮存,证实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在缺氧段反硝化吸磷速率较好氧吸磷速率明显降低,约为好氧吸磷速率的1/6;优势菌依顺序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  相似文献   
20.
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展并分析,阐述了其优特点,提出了新型的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SHMBR)以及用于污水处理和回用的工艺,从水处理工艺学,流体力学,水微生物学方面论述了其所具的特点,说明了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高效,低耗,资源化的污水生物反应器,指出了今后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