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59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81.
上海崇明岛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上海崇明岛的8个样点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以及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介于轻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的重金属Pb、Cr、Cu、zn元素与磁性矿物特别是亚铁磁性矿物之间在赋存形态、沉积特征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磁性测量可作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记录信息提取的辅助手段,但不同的磁性参数对重金属的指示程度不同,由于本研究以较粗的多畴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同时质量磁化率(x)、非磁滞剩磁磁化率与饱和等温剩磁的比值(XARM/SIRM)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比较敏感,因而X、XARM/SIRM可作为重金属含量的替代指标.最后在重金属元素和磁性参数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磁诊断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82.
腹足类性畸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船舶防污漆的三丁基锡(TBT)能引起腹足类雌性个体发生雄性化的畸变现象.本文介绍了引起腹足类性畸变的其他污染物,存在性畸变现象的腹足类种类,以及腹足类性畸变的形态特征、发生过程和畸变划分图等,分析了目前全球一些典型区域腹足类性畸变程度的现状,归纳了TBT引起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理的5种假说,最后展望了在腹足类性畸变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83.
利用区域遥感ET分析山东省地表水分盈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利用MODIS遥感数据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基于SEBAL模型定量反演了山东省区域地表蒸散量(Evaportranspirations,ET),并利用站点Lysimeter实测ET资料与经联合国粮农组织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对遥感反演的ET进行验证,获得了较高的精度,日模拟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1.34%,相关系数为0.872,一致性指数达0.917。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站点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下2005年和2006年逐月与季节的水分盈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3-11月期间山东省总的实际蒸散量平均为637.45 mm,降水量为639.61 mm,降水量基本满足ET消耗;而2006年同期蒸散量为578.48 mm,但降水量仅为443.98 mm,水分亏损量为134.50 mm。春秋季节水分亏缺严重,旱情发生的几率较高;夏季水分亏损量相对较小,降水量满足地表蒸散耗水需求。  相似文献   
784.
镉对浮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浮萍(Lemnaminor L.)为实验材料,使用水下调制荧光仪研究不同镉浓度(0、1、2、4、6、8和10mg·L-1)条件下浮萍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探讨了镉对浮萍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导致浮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Ⅱ(PSⅡ)有效量子产量(ФPSⅡ)、光化学淬灭(qP)、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质体醌库(Fv/2)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和PSⅡ水裂解端失活程度(Fo/Fv)上升,说明浮萍的PSⅡ光合活性受到镉胁迫抑制.对浮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浮萍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叶绿素a的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b;同时,浮萍PSⅡ水裂解程度(Fo/Fv)对于镉胁迫反应极为灵敏,因而可以作为金属胁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85.
基于汇水单元的甬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宁波市甬江流域为例,以GIS技术辅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一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对甬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得到甬江流域的模拟河网和流域汇水图,构筑了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工作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甬江流域的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养量(COD)总量控制分配原则,提出了排污许可量核定定量程序,为甬江流域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6.
Friedel化合物对Pb2+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Friedel化合物对Pb2+的稳定能力,在合成单矿物Friedel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Friedel化合物对Pb2+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利用改进的TCLP毒性浸出试验和解吸试验,探讨了Friedel化合物对Pb2+离子束缚的化学稳定性;通过XRD、FTIR等测试方法对Friedel化合物稳定吸附Pb2+前后、浸出及解吸前后的晶体微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推断提出了Pb2+污染物离子在Friedel化合物中受束稳定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87.
上海中心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江  吕永鹏  黄小芳  郭晟 《环境科学》2009,30(8):2234-2240
于2006~2008年同步监测了上海中心城区成都路合流制排水系统20余次的降雨、径流和径流水质过程,研究了国内首座投入使用的城市大型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调蓄池有效提高了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系统截流倍数可从3.87倍提高到6.90~9.92倍.对暴雨溢流和旱流试车溢流的年际平均削减量分别为9.10×104m3和8.37×104m3,削减率分别达9.00%和100%.对暴雨溢流COD、BOD5、SS、NH4+-N和TP的年际平均削减率分别为13.76%、19.69%、15.29%、18.24%和15.10%,相应削减量分别为41.21、12.37、50.10、2.12和0.29 t.a-1.调蓄池可100%削减旱流试车溢流污染,相应污染物的削减量分别为20.75、4.87、14.90、4.49和0.30 t.a-1.分析显示调蓄池设计标准、运行模式和降雨条件是影响调蓄池环境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8.
城市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环境科学》2009,30(8):2241-2247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定点采集地表灰尘、径流悬浮物、雨水口和河流沉积物,探讨重金属在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变化.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表灰尘重金属浓度高于上海土壤背景值,其中Zn、Pb、Cd和Cu高出5~7倍,Cr和Ni高出2倍,径流非点源污染Pb、Cr和Ni贡献较大,Cd、Cu和Zn污染程度较轻.多介质赋存形态研究表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依次为Zn>Ni>Cd>Cu>Pb>Cr.其中Cr、Zn和Cu在4种介质中分别以残渣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为主;Ni地表灰尘以残渣态为主,其它3种介质以碳酸盐态为主;Cd地表灰尘以有机态为主,径流悬浮物以非稳定形态为主;Pb在迁移过程中主导形态由铁锰结合态变为有机态.非稳定形态(F1+F2)在径流悬浮物组分中占有最高比例,6种重金属迁移比率平均值为1.74,说明从地表灰尘到径流颗粒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明显升高,径流水体毒性和潜在生态效应值得关注;雨水口和河流沉积物残渣态含量较高,成为重金属在城市地表环境迁移的蓄积库.  相似文献   
789.
多环芳烃在长江口滨岸颗粒物-水相间的分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长江口滨岸水环境中颗粒相与溶解相多环芳烃的实测浓度,获取了多环芳烃化合物在颗粒物-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p.结果表明,分配系数Kp值在507~10 179 L/kg之间,枯季高于洪季,随多环芳烃环数的增加而增大;Koc值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枯季R2=0.82,洪季R2=0.68),推断出长江口滨岸颗粒物亲脂性较差,对多环芳烃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长江口滨岸各采样点多环芳烃化合物的lgKoc值均超过了经典平衡分配模型的预测值上限,多环芳烃两相分配行为不受颗粒物浓度、粒径及上覆水盐度、溶解态有机碳的控制(R2<0.1),表现出主要受POC及非均一性混合物PSC共同影响的特点;扩展后的含PSC相的颗粒物-水相分配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了lgKow<6的多环芳烃化合物野外原位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790.
杨毅  刘敏  陈振楼  许世远 《环境科学》2009,30(7):2087-2092
根据密度和粒度,对受煤矿活动影响的天然沉积物进行分离,并研究原始沉积物和各组分对菲的吸附行为.岩相分析鉴别出沉积物中富含煤和各种煤的生成物,这些富碳物质对沉积物中PAHs的行为意义重大.分别应用了Freundlich以及分配和填孔二元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各组分对菲的吸附均表现出非线性的吸附特征,其n值在0.72~0.76之间.轻组分lgKFr高达4.03,显示出与原煤相当的吸附容量.同时,相比Freundlich模型,二元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拟合度,揭示了低cw下以“填孔”为主导,高cw下以“分配”为主导的吸附机制.富含富碳物质的轻组分虽然在沉积物中含量不足5%,但该组分对整个沉积物吸附量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