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526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1075篇
基础理论   430篇
污染及防治   248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为了解天津城市污水泵站恶臭的污染程度,选取天津市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泵站进行为期3天的采样,采集该污水泵站距离污染源强不同距离处的恶臭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和分光光度法对采集样品的组分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了恶臭排放源点和不同距离处的恶臭组分的浓度特征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泵站恶臭污染物质以硫化氢、二氯甲烷和苯系物为主,还有一些烯烃和芳香烃衍生物;恶臭物质的浓度变化范围是n.d.~0.073 7 mg/m3,大部分恶臭物质浓度一般由高至低表现为源点>下风向5 m,源点>背景值,环境空气采样点与恶臭排放源相比,其降幅明显;虽然检测到的恶臭组分较多,但是其浓度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等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相比,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62.
稻草制浆黑液生物+混凝处理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稻草制浆黑液厌氧、好氧、混凝处理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探索该工艺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有机负荷下,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效果以及后续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中温35℃是厌氧阶段最佳处理温度,好氧阶段不同负荷条件下,CODCr去除率基本相同;经厌氧-好氧处理,黑液CODCr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80%和30%,色度去除不明显;混凝阶段CODCr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70%和90%,色度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3.
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已形成包括行政规定和法例规定的制度框架,其策略性环评的实践范围也逐步从规划、计划向政策、策略扩展.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时段安排、决策出发点等方面分析了2个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为使策略性环评取得预想的成果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4.
规划环评能从决策源头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保证生态文明理念和目标纳入综合决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的新契机,规划环评应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进一步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利用多阶段优化选址规划模型对天津市进行应急资源基站的选址规划研究.首先,利用集合覆盖模型(LSCP)确定满足需求的最小应急物流基站数,然后利用最大覆盖模型(MCLP),在备选位置中,根据不同的应急时间标准确定满足需求的合适位置作为应急物流基站的选址.通过计算,分别得到在30 min、45 min和60 min的不同应急时间标准下覆盖天津市全境所需的应急资源基站数以及合理的选址规划方案.研究表明,多阶段选址规划模型将选址规划问题分步骤解决,使问题简化,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城市安全规划过程,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了应急决策依据,有效提高了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通过总结生态模型在环境化学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阐明了生态建模这一研究方法在环境化学理论的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着重就各种富营养化生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追述了它们的建立、应用及改进过程.同时系统地介绍了生态建模的理论及步骤.  相似文献   
16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均远未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目标,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市场转型对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影响.中国的市场转型可以抽象为以"分权让利"、"市场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演进过程.文中提出,中国市场转型过程对环境治理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而环境治理的各项措施反过来也应与市场转型相适应.当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没有实现达标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分配机制无法适应我国市场转型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8.
介绍了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地表水污染事故风险定量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突发水污染事故源发生概率和危害后果表征方法.以评价水域内道路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发生概率为水污染事故源发生概率.污染事故后果危害水平的表征:1)敏感区(点)最高浓度; 2)敏感区(点)超标总历时;3)水质超标的范围(如超标河流长度).评估方法为陆源造成的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预防管理与应急计划的制订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9.
我国环保产业融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格局,并对环保产业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融资方式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0.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浓度和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污泥吸附量和污泥吸附率均有较大影响.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本吸附实验.在10、25℃条件下,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较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14、70.95 mg.g-1;在40℃下,符合Henry模型.应用D-R模型判定吸附类型,10℃(平均吸附能为9.13 kJ.mol-1)下,化学吸附占主导;40℃(平均吸附能为7.07 kJ.mol-1)下,物理吸附占主导.温度升高,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增大.离子交换是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吸附的一种机制.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5、10、20 mg.L-1,钠离子浓度由0 mol.L-1增加到0.1 mol.L-1时,吸附量分别下降15.32%、15.00%、20.12%.当pH在5~10之间时,pH为6的条件下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