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93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最普遍的环境问题便是扬尘、噪音以及水污染,为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应当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努力地探索相关改善对策。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污染,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2.
采用UV/Cl O2工艺对三氯生(TCS)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p H、Cl O2投加量、TCS初始浓度、腐殖酸(HA)在UV/Cl O2联用工艺中对TCS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UV/Cl O2工艺可以有效去除TCS且具有协同作用,光强为6.5μW·cm-2、Cl O2投加量为0.5 mg·L-1和TCS浓度为300μg·L-1时,单独UV和Cl O2在1 min内对TCS的去除分别为5.23%和84.93%,UV/Cl O2联用工艺TCS在1 min内去除可达到99.13%.实验范围内(p H 6~9)随着p H的增大TCS去除率从99.4%升到99.63%;增大Cl O2投加量可以提高TCS的去除,Cl O2投加量从0.5~1.5 mg·L-1时TCS去除率由98.1%提高到99.89%;TCS初始浓度与去除率呈负相关,初始浓度从100~500μg·L-1时TCS去除率由99.98%下降到94.39%;低浓度的腐殖酸有利于TCS的去除,高浓度的腐殖酸则相反.GC/MS对TCS的UV、Cl O2和UV/Cl O2的降解产物分析表明,TCS的主要降解产物包括2,4-二氯苯酚(2,4-DCP)、2,7-二氯代二苯并-对-二英(2,7-DCDD)等.  相似文献   
143.
张毅博  张运林  査勇  施坤  周永强  刘明亮 《环境科学》2015,36(12):4420-4429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指可以被植物利用并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其进入湖水后受光学组分(悬浮颗粒、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发生衰减,对湖泊生物的密度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基于Landsat 8影像数据的较为清洁的新安江水库PAR漫衰减系数的遥感估算模型,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8的第二、三和第八波段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模型决定系数为0.87.利用独立样本对构建的模型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为9.16%,均方根误差为0.06 m~(-1),由此可见利用Landsat 8数据的3个波段,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较清洁水体的PAR漫射衰减系数.基于14景Landsat 8影像发现,新安江水库PAR漫射衰减系数季节差异性明显,秋季(9~11月)和夏季(6~8月)PAR漫射衰减系数较高,分别为(0.82±0.60)m~(-1)和(0.77±0.41)m~(-1),而冬季(12~次年2月)和春季(3~5月)PAR漫射衰减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0.56±0.50)m~(-1)和(0.40±0.45)m~(-1).新安江水库PAR漫射衰减系数空间差异性显著,全湖PAR漫射衰减系数变化范围为(0.002~13.86)m~(-1),均值为(0.64±0.49)m~(-1).漫射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季节性降雨和浮游植物季节性生长引起,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外源河流输入和部分水域采砂过程导致悬浮物浓度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44.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浙江省67个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包括动力情况、处理工艺、执行标准、运维模式、经费来源等,并探讨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及运维管理的长效性.结果表明:目前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中小规模(30~60 t·d-1)为主,约80%的设施采用了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出水一般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以村镇自管的运维模式为主,年均运维成本为1.3万元·座-1.从省级管理层面应加快制订符合浙江省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其指标项目数量不宜过多,指标限值可略宽于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并应尽快形成针对责任主体、资金保障、第三方运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5.
针对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存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TSP)和混合整数规划(MIP)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两阶段随机混合整数空气质量管理(TSMI-AQM)模型进行污染物处理与排放规划,以实现有效管理政策的制定.开发的TSMI-AQM模型不仅能够处理表示为概率密度函数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够反映系统复杂性.同时,TSMI-AQM模型能够对决策相关的政策情景进行动态分析.TSMI-AQM模型应用到一个假设的污染物处理与排放规划案例中,结果表明:不同生产企业能够选择合适的污染物控制措施,确定合理的污染物允许处理量与超标处理量以及污染物超标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6.
水利水电开发是我国重点建设的项目,是完善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水利水电项目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项目中面临一系列的环境建设,需利用规划环评技术,保障水利水电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既要保障环境健康,又要做好水利水电的开发工作。因此,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开发项目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水利水电项目中的规划环评技术。  相似文献   
147.
1株耐冷兼性嗜碱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王兆阳  陈国耀  姜珂  许培雅 《环境科学》2014,35(6):2341-2348
以传统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垃圾渗滤液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其好氧反硝化特性和异养硝化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的好氧反硝化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命名为GL19,GenBank登录号为(KC710974).碳源、C/N、pH及温度对菌株反硝化活性影响较大.在柠檬酸钠为碳源、C/N不低于15、pH 6~10、溶解氧(DO)4.8~7.7 mg·L-1及温度为15~34℃,硝酸盐氮负荷为140 mg·L-1的条件下,硝酸盐去除率均达100%,总氮(TN)平均去除率为96.5%,最终无亚硝酸盐积累;菌株能以亚硝酸盐氮、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脱氮,20 h内可将140 mg·L-1的亚硝酸盐氮完全去除,28 h内可将280 mg·L-1的氨氮降至3.11 mg·L-1,氨氮去除率达98.9%.显示该菌具有耐冷、高效脱氮特性,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这对南方地区冬季废水处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好氧污泥颗粒化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BR中分别运行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工艺,考察普通絮体污泥颗粒化过程中EPS的组分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减少沉淀时间可以获得质量高的颗粒污泥,污泥系统中的EPS可划分为紧密结合型、松散结合型和溶解性3种;普通污泥期、颗粒污泥初期和颗粒污泥稳定期的EPS含量均以紧密结合型EPS为主,颗粒污泥中总EPS和溶解性EPS含量均高于普通污泥,且颗粒形成初期溶解性EPS增长明显;颗粒污泥中紧密结合型EPS含量相对稳定,松散结合型EPS在不同污泥中含量很低,一个典型反应周期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趋势普遍是先降低后上升,普通污泥和颗粒污泥EPS中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糖,颗粒形成初期EPS中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普通絮体污泥中EPS和细菌分布均匀,颗粒污泥的表层聚集大量的细菌、内部主要成分是EPS.  相似文献   
149.
铜藻基生物炭的水热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优势大型海藻之一的铜藻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了生物炭.同时,通过正交法,以碳回收率和得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铜藻与去离子水质量比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制备水热炭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铜藻基水热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80℃,铜藻与去离子水质量比1/4,在此条件下,水热炭的碳回收率为65.0%,得率为51.4%.元素分析、BET、接触角测定和傅里叶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铜藻基水热炭比表面积为26.6 m2·g-1,pH值为4.8,具有较高的O/C和较低的C/N,与干法裂解炭相比,其亲水性更强,且表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氧、含氮官能团,灰分含量更低,得率和碳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3.4%和33.5%.  相似文献   
150.
温度静力触探是一种新型原位测试方法,可同时获取土体的力学和热学参数,为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提供技术保障。为研究温度静力触探的贯入与传热机理,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实现了离散元模型的建立和试样的力学和热学参数标定。研究分析了贯入过程中的贯入阻力变化、土体应力场、位移场及位移路径;获得了加热-散热过程中探头加热段与隔热段的温度响应规律以及土体温度场演化,并与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采集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数据解译反演得到了土体的导热系数,为温度静力触探的贯入-传热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贯入过程中,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土体颗粒位移范围在距锥身B/2内;传热过程中,探头加热60 s,加热段实现了5.5℃的升温;在加热和散热的初期,探头的温度变化最快,与实验结果相同;利用探头散热温度所反演导热系数为0.330 W/(m·K),误差为6.5%,优于加热数据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