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02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砷尾矿在生物氧化作用下会产生大量含砷(As)酸性矿山废水,从而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亟需系统性明晰含砷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As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含砷尾矿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As的迁移转化规律.以高砷尾矿(As含量>20%)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初始pH条件(1.2~2.8)和固体浓度(2.0~10.0 g·L-1)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的生物氧化受初始pH值和固体浓度的显著影响.As的生物氧化效率随着初始pH或固体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初始pH值2.0时,观察到As的浸出率(高达92.94%)比其他初始pH条件高.在固体浓度8.0 g·L-1时具有最优的As浸出率(高达93.24%).在所有初始pH和固体浓度条件下可以发现生物浸出前期As的浸出效率快速上升,而生物氧化中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生物氧化后期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微生物活性变化和黄钾铁矾的形成有关.XRD和SEM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微生物氧化释放的...  相似文献   
2.
3.
土壤淋洗废液中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是实现淋洗液回收的关键.本文以硫化钠(Na2S)、乙基黄原酸钾(PEX)、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TC)作为重金属沉淀剂处理电子垃圾污染土壤模拟淋洗废液,在筛选出Na2S作为理想重金属沉淀剂的基础上,研究初始pH值、反应温度、沉淀剂浓度等因素对Na2S分离络合态重金属的影响,并通过软件模拟和产物表征等方式推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a2S对柠檬酸络合态重金属的分离顺序依次为Cu、Pb、Cd,符合硫化物溶度积原则;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Na2S处理络合态重金属无显著影响,重金属去除率均保持在90%以上,柠檬酸的回收率约为95%;Visual MINTEQ模拟结果显示,S2-投加前液相中重金属主要以H2CA-、HCA2-和CA3-结合形式存在,S2-投加后液相中重金属则以HS-和S2-结合形式存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表明,S2-与金属阳离子按物质的量比1:1生成硫化物沉淀物,沉淀主要呈团聚、成簇和圆片状存在;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沉淀产物中存在CuS、CdS、PbS和CuPbS2.本研究结果可为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废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有关气溶胶吸湿性的测量方法以及过去近30a来文献中报道的生物气溶胶吸湿性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种类生物气溶胶之间吸湿性的差异.已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生物气溶胶粒子都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当相对湿度为90%时,吸湿增长因子约为1.04(真菌孢子)~1.22(细菌),花粉颗粒物吸湿后的质量与之前的比值为1.30~1.55.最后,提出了目前关于生物气溶胶吸湿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电极 生物膜法是由电化学和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 ,在反硝化脱除水中的硝酸盐氮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电极 生物膜法反硝化脱氮研究的概况 ,对其基本原理作出探讨 ,并对该法的继续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Sol-gel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单分散椭球形微孔结构的纳米Ge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TG-DTA、XRD、XPS、UV-vis、FT-IR、TEM、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难生化降解的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HPLC测定不同光照时间下催化剂对染料降解的情况,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进的Sol-gel法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孔结构,而且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与适量GeO2复合后能够有效提高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复合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GeO2摩尔含量为0.1%,煅烧温度为400℃,所制得的GeO2/TiO2光催化活性比纯TiO2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字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技术(OA)的手段来实现数字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由审批系统与评价系统两部分组成。数字化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从而极大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的效率。数字化的EIA系统很容易实现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锅炉烟气沉降物为吸附剂的烟炱吸附法脱除SO2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法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SO2浓度小于2400mg/L,烟气流速小于36m/h,烟气温度低于100℃,此时脱硫效率可达30%以上。初步探讨了烟炱吸附法脱硫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广州夏季办公室内细颗粒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的都市办公人群每天在办公室至少度过8 h。而室外环境的渗透、办公室内吸烟、办公设备使用和中央通风系统均可能导致细颗粒物及多环芳烃(PAHs)在室内积聚而造成微环境污染。2015年5—6月,在广州市3种不同功能区(商住区、高新产业区、工业区)共选取了14间不同类型的办公室,对其室内外PM_(2.5)和多环芳烃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14间中有12间办公室内的PM_(2.5)浓度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值25μg·m-3;(2)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相比,办公室内外∑16PAHs及Ba P-eq的监测浓度水平均较低,并呈现一致规律:文印>室外>吸烟>多人>单人>无窗(无人),其中Ba P-eq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值1 ng·m-3;(3)文印工作和吸烟行为与室内PM_(2.5)和PAHs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分别对5环和4环PAHs贡献明显;(4)其他无明显内源的办公室的细颗粒中PAHs污染在监测期间主要来源于室外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法处理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膜法对广东省某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不同载体,不同COD浓度对生物膜法降解C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D对生物膜法处理选矿废水有影响,在6~13℃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时,以50 cm×25 cm×0.4 cm的黏胶材料生物载体作为挂膜载体,处理50 L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 mg/L左右,出水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