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58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41.
利用电子探针对水泥净浆中Cr、As、Pb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模拟水泥窑中高温煅烧含Cr、As、Pb的水泥生料,制取水泥熟料,进而制备水泥净浆片.然后利用电子探针的点、线、面分析,研究了水泥净浆中Cr、As、Pb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在不同矿物相中的具体分布特征,以揭示Cr、As、Pb在其中的微观物理化学形态,为建立Cr、As、Pb的释放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Cr在水化硅酸...  相似文献   
142.
北京水源地水体中颗粒有机质的碳氮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北京潮河、白河和密云水库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冬季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δ13C值比夏季的偏负,其变化范围分别为-30.75‰~-25.75‰(冬季)和-29.34‰~-25.91‰(夏季);δ15N值冬季较夏季偏正,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83‰~9.67‰(...  相似文献   
143.
氯代有机物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氯代有机物的降解机理、降解影响的因素和目前国内外研究较为活跃的几种生物降解新技术:化学、物理与生物联合处理技术、利用共代谢降解氯代有机物、基因工程菌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4.
利用络合铜控制水华优势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络合铜对蓝藻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优势藻普通小球藻的杀藻抑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络合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优于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当投加1mg/L以上络合铜络合时对铜绿微囊藻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投加浓度提高到5mg/L时才能有效抑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同时还开展了络合铜对青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了络合铜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hLC50=8.5mg/L;48hLC50=5.7mg/L;96hLC50=3.9mg/L。  相似文献   
145.
LCA法在韩国环境标志产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大力发展和推广环境标志产品的同时,对环境标志产品的系统评价工作却显得薄弱,仍主要停留在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废弃回收等单一因素或简单组合方式,缺乏客观性、全面性。因此借鉴国外有关先进经验,尽快建立系统的环境标志产品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韩国环境标志产品LCA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将复杂、专业的数据转变为易于国民理解的简单形式,而有利于环境标志产品的宣传与发展。文章以LCA法在评价韩国环境标志产品中的应用为实例,系统说明其评价过程,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为中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6.
黑土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黑土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对Cd2+的吸附等温过程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常见数值模型进行了拟合. 结果表明,原土及各粒级复合体对Cd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ρ(Cd2+)的增加而增加. 各粒级组分对Cd2+的吸附量表现为黏粒>粉粒>原土>粗砂>细砂.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线性方程拟合效果较差. 最大吸附量与吸附作用强度均呈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对影响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作用强度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w(有机质)、CEC(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其中w(有机质)是最主要因素,CEC和比表面积的影响次之. 各粒级复合体对土壤吸附Cd2+的贡献率为粉粒>细砂>黏粒>粗砂,99%的Cd2+吸附在<200 μm的组分上. 不同粒级组分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0~20 min的快速反应阶段(吸附量均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0%以上)和慢速反应阶段. 各组分对Cd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吸附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7.
针对某金矿选矿厂破碎筛分粉尘污染,采用袋式除尘技术,优化管道系统,不但实现了现场粉尘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烟气达标排放,还回收有价金属粉尘并予以利用。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年回收有价金属粉尘263.76 t ,直接经济效益21.1万元/a;通过人力资本法测算,项目实施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约为118.38万元。  相似文献   
148.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 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指标,确定了O3/BAC工艺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和最佳主臭氧投加量,并分别对比了臭氧投加前后工艺Ⅰ和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工艺Ⅰ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为0.78mg/L,该预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预臭氧工艺提高28.8%和43.7%;工艺Ⅱ中,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20mg/L,该主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主臭氧工艺提高44.8%和73.3%. 可见,在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下,O3/BAC工艺能够高效去除丹江口水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投加主臭氧的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投加预臭氧的工艺Ⅰ更好.   相似文献   
149.
洱海10条入湖河流缓冲带三圈内氮含量沿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采集了10条洱海入湖河流缓冲带三圈(外圈、内圈、中圈)内沿程34个断面的表层水样,测定了水样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氨氮的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缓冲带内3个采样点的水质变化规律有9种类型:连续升高型,连续降低型,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型,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字型,平稳型,先升高后平稳型,先下降后平稳型,先平稳后降低型,先平稳后升高型,10条洱海入湖河流水体ρ(TN)较高,平均值为2.93mg/L,特别是内圈入湖河口处ρ(TN)平均值为3.74mg/L,对洱海威胁较大,应加大河道治理,完善缓冲带内圈村落管网收集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其中,茫涌溪、黑龙溪和清碧溪流域缓冲带ρ(DTN)为0.30~2.31mg/L,占TN比例的平均值为81%,中圈水体中氮负荷明显较内圈和外圈的高,应通过测土平衡施肥以及有机肥增施来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农田污染物随径流流失.考虑入湖河流水质上游普遍较好,中游开始恶化,建议在缓冲带外圈建设生态砾石床、生态塘和地下渗透池等生态截蓄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150.
全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定量模拟了火电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电行业对全国城市SO2、NO2、PM2.5、硫酸盐、硝酸盐及一次PM2.5年均浓度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6%、19.6%、8.5%、11.7%、12.0%和5.2%,并呈现空气污染越重地区,火电行业污染贡献率越低的总体特征.其中,京津冀鲁豫、长三角、以武汉城市群及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的两湖平原地区、成渝地区中大部分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火电行业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低于8%.因此,火电行业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总体较小,在深化火电行业污染减排的同时,必须强化非电力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