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58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91.
"7·28"南京丙烯管道爆燃事故和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管道事故反映出我国在地下管道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事故原因分析与共性问题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欧美国家在管道安全管理中的成功做法,从加强法制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进行重大危险源普查并建立监测监控系统、强化城镇地面开挖施工安全管理、加强风险沟通提高公众应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王川  唐晓龙  易红宏  李凯  陈晨  向瑛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694-2698
为优化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设计、提高NO分解率,在低放电电压下通过改变介质阻挡放电参数(放电电压、介质材料、放电间隙等)考察其对分解NO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电压范围条件下(≤6.5 kV),放电电压对提高NO分解率的效果是非线性的,其影响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弱;选择介电常数较大的介质材料更易获得较高的分解率;当反应器其它特征参数确定后,放电间隙并非越小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实际应用中,应选用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较大的电极材料;NTP反应器中加入填充材料不仅具有吸附和存储性能,还具有介质阻挡放电的功能,选择适合的填充材料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NO分解率.  相似文献   
93.
将可拓学理论引入煤层注水效果评价中,建立了煤层注水效果评价的物元模型,并应用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建立了基于物元和关联函数的煤层注水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引入简单关联函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动态可变权重,对山西某矿煤层注水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矿的煤层注水效果评价等级为Ⅱ级,且偏向Ⅲ级,评价结果与现场工程实际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符合,表明将可拓学理论应用于煤层注水效果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可拓方法以定量化的形式给出评价结果,而且等级变量特征值能反映出评价结果的偏向性及程度,采用客观权重确定方法能够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4.
微电解-UASB组合工艺处理糠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糠醛废水pH低、有机物含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难降解等特点,采用微电解-UASB组合工艺处理糠醛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后续UASB法产生颗粒污泥后,在进水ρ(COD)超过5 000 mg/L,pH值为5左右时,废水去除率稳定在80.5%以上,出水pH值为7,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不同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不同胶结材料对广西某铅锌矿场重金属污染土壤〔w(Pb),w(Cd)和w(Zn)分别为4 375,79.33和13 470 mg/kg)〕进行固化处理.采用TCLP浸提液对固化体进行浸提,根据固化体的浸出性能,评价不同固化剂及辅助剂组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m(水泥)∶m(粉煤灰)∶m(生石灰)为2∶1∶1和1∶1∶2的固化剂组合具有很好的固化效果.水泥用量占固化体总量的30%时,3种重金属的固化率均达到99%;水泥+粉煤灰+生石灰固化体系的固化效果仅次于水泥,在m(水泥)∶m(粉煤灰)∶m(生石灰)为1∶1∶2和2∶1∶1时,30%的固化剂用量使3种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均满足危险废物填埋入场标准;水泥+粉煤灰和粉煤灰+生石灰固化体系的固化性能相对较差,粉煤灰参与固化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当用生石灰作为辅助剂参与反应时,粉煤灰中所含有的活性SiO2和Al2O3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激发,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粉煤灰的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96.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并根据活性污泥模型,构建Orbal氧化沟系统脱氮过程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发现,将模型分解为溶解氧模块、COD去除模块和TN去除模块是合理的,模拟发现减少转碟数量可以提高氧化沟系统脱氮效果。通过与实际运行的Orbal氧化沟进行对比发现,减少曝气转碟数量后,总氮去除率70%,比去年同期提高30%。  相似文献   
97.
安徽某粮油加工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徽某粮油加工厂综合废水的来源、水质、处理工艺与调试实践。该综合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含油量大,较难处理。设计采用隔油处理、气浮除杂、兼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的工艺步骤进行处理,系统调试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达国家三级排放标准。介绍了该工艺流程的特点及生产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以低品质包装废物为典型固体废物开展水泥窑共处置试烧试验. 以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为研究手段,对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且与常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进行比较. 通过试验和资料调研,获得所有生命周期阶段的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以及环境外排数据,利用SimaPro7.1软件进行处理,得出相应的环境影响潜值. 结果表明:①在水泥熟料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生产阶段,共处置低品质包装废物可以使环境影响潜值降低10.65%(从263 Pt降至235 Pt),主要表现在无机物对人体的损害和酸化/富营养化方面. ②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共处置低品质包装废物使环境影响潜值降低了8.68%(从334 Pt降至305 Pt),主要表现在无机物对人体的损害和酸化/富营养化方面的降低,二者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降低了11.00%和15.70%.   相似文献   
99.
采用响应面法对双极膜电渗析分离发酵液中乳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四元二次中心组合原理设计实验确定最佳分离条件,并对各工艺条件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的最佳分离条件为:电压22.74V,进料体积比为1.63,出料室初始乳酸浓度为12.58g/L,流量为25.88L/h。升高电压的同时减小流量,或者降低出料室初始乳酸浓度的同时降低进料体积比,均有利于提高乳酸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0.
模拟酸雨对工业污染场地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业污染场地表层土壤的模拟酸雨浸泡试验,分析了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浸泡前后土壤中有机质、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含量和矿物质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酸雨浸泡前后土壤矿物相组成相似,主要以石英为主,只是在矿物组成的量上存在差别,浸泡后土壤中赤铁矿和粘土矿物的含量较浸泡前有所减少.模拟酸雨浸泡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多环芳烃均有不同程度的释放,酸雨pH值越小,释放量越大,且多环芳烃可能是随着有机质一起释放的;酸雨对土壤中不同性质多环芳烃释放的影响不同,对低环多环芳烃(环数≤3)释放的影响较大,对高环多环芳烃(环数≥4)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理解在酸雨作用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释放规律及土壤中多环芳烃稳定性研究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