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塑料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海洋环境介质微塑料污染广为报道,但深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如何却鲜见报道.基于此,在典型养殖海域海州湾附近淤泥质海岸设置3个采样点,分析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0.12 ± 0.07)n·g-1,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总和是表层5 cm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的3.43~6.00倍.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丰度展现区域差异性,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深度增加呈指数减少.沉积物含水率、深度和微塑料之间的关系表明,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与沉积物物理性质有关.透明和黑色微塑料在各站位占比均最高,纤维是沉积物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粒径小的微塑料占主体,微塑料材质的密度均不妨碍其出现在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水体水质状况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东中国海海域,从水体透明度(Zsd)视角,基于长时序MODIS光学卫星遥感资料,构建了一种评价水体状况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透明度及其变化趋势将水质状况进行分类,将水体分为高值且上升趋势(high and increasing,HI)、高值且无趋势(high and no change trend, HN)、高值且下降趋势(high and decreasing, HD)、低值且上升趋势(low and increasing, LI)、低值且无趋势(low and no change trend, LN)、低值且下降趋势(low and decreasing, LD)6种类型,以此对东中国海的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东中国海近岸水体大部分区域呈现LN类型,但江苏近岸(连云港附近)水体呈现LD类型;外海海域大部分水体呈现HN类型,但南黄海南部和东海陆架区的部分区域水体呈现HD类型。外海和近岸海域的水体状况分别主要由悬浮颗粒物中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泥沙主导,但在浙江—福建近岸,其水体状...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浅层气的存在严重影响海底地层的稳定性。嘉甬跨海高铁大桥修建前期,在对海盐西线位进行初勘过程中, 桥位中心海域频繁遭遇浅层气。在勘探、物化试验分析等基础上,探讨了桥位浅层气富含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沉积及浅层气分布和成因,分析了大桥工程建设各阶段可能遭遇的浅层气灾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 该区域地层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气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至下更新统冲海相黏性土及砂土,其中砂土层为主要储气层,气体属于典型的未受重大次生作用影响的原生型早期生物成因气;提出跨海桥梁工程浅层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可为浅层气海域的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0—2022年在浙江省温岭市近岸海域布设监测断面,采集海洋垃圾,分析其分布和组成特征,解析其来源,并使用清洁海岸指数(CCI)及危险物品指数(HII)对海滩垃圾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温岭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年平均数量密度为37.7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年平均数量密度为3 568.2个/km2;海滩垃圾数量密度为5 813.5个/km2。海洋垃圾主要材料类型为塑料类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其主要来源于陆地人类生产活动。近岸海域CCI和HII指数年均值分别为0.11和0.66,表明温岭市洞下沙滩处于非常清洁且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象山港沉积物与生物体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与暴露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许恒韬  付小航  丰卫华  王挺 《环境科学》2023,44(6):3260-3269
为了探明海水体系中多相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了在可见光激发下不同介孔TiO2光催化降解纯水和模拟海水中四环素(TC)的过程,明确了不同盐离子对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和中间产物分析研究了光降解污染物的主要活性物种和模拟海水中TC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模拟海水中TC光催化过程会受到显著抑制,手性介孔TiO2催化剂对TC光降解反应速率相比其在纯水体系降低了70%左右,而非手性TiO2光催化剂在海水体系中几乎不能降解TC.模拟海水中阴离子对光降解过程影响较小,但Mg2+和Ca2+存在会显著抑制光催化过程.无论在纯水还是模拟海水中,可见光激发后催化剂产生的活性物种都是空穴为主,因此模拟海水中降解路径与纯水体系中相同.盐离子不会抑制活性物种的产生,但Mg2+和Ca2+会富集在TC分子中电负性强的原子周边,阻碍空穴等对TC分子中电负性强原子的攻击,从而抑制了光催化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8.
海水水质对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海湾水体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从分析水质目标约束下污染源对环境容量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入手,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分类方法和常规水质模型,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潟湖入海污染源对海湾环境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渔排养殖、城镇污水和径流注入3类共41个影响潟湖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的主要污染源中,10个污染源对环境容量存在全局性影响;渔排养殖是影响潟湖无机氮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渔排养殖、城镇污水和径流注入污染源对活性磷酸盐环境容量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10.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受原始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古气候冷暖更替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地层依次为基岩长河组、新近纪-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6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1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7个古气候旋回。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51.9~278.0 m为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存在两个气候旋回过程;83.5~151.9 m为河流相-河湖相-浅湖相沉积环境的中更新世,包含两个气候旋回过程;15.4~83.5 m为晚更新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河口相-河湖相-潮坪相-滨海相-河湖相,与王店海侵-杭州海侵时期对应,包括两个气候旋回;0~15.4 m为河口相-河湖相-泻湖相沉积环境的全新世,对应富阳海侵,包括一个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