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大亚湾的有机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大亚湾的溶解有机碳、颗粒碎屑有机碳、沉积物有机碳及生物碳的含量、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2.
砷是一种强毒性化学物质,毒性不但与其在环境中的总量有关,更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砷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而海洋生物体内砷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是海洋环境中的"砷库"。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海洋生物体内总砷及砷形态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各类海洋生物,包括海藻、海葵、多毛类、贝类、鱼类和其他高营养级海洋动物体内不同形态砷含量、累积和形态转化等研究概况和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工作和技术水平差异,建议我国应在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标准品制备、砷对生物体的健康效应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揭示海洋生物对砷的累积规律、形态转化机制以及在人类体内代谢过程与危害性,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3.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全球性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单介绍热力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城市化概念特别是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热力学熵原理的相似性。由此提出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借鉴热力学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城市环境熵"模型。最后,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河水质量影响评价为例,运用"城市环境熵"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67%。可以认为用城市环境熵模型法来评价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4.
介绍了我国酸雨的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指出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燃煤电厂SO2的排放量,详细介绍了目前燃煤电厂煤气脱硫工艺的原理、应用状况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5.
本文以海岸带海洋污染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粤西近岸海区底质中的汞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含量在0.004~0.158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0.060mg/kg。  相似文献   
156.
珠江河口沉积物Hg的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g元素直测仪分析了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Hg的含量和背景值.沉积物Hg的背景值为(45.94~70.62)×10-9.表层沉积物Hg含量在(20.81~369.20)×10-9,平均为168.23×10-9,平面分布呈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方向减少的趋势,其中,以西部浅滩沉积物Hg含量最高,富集程度最大.柱状沉积物Hg含量在(33.61~250.43)×10-9,平均含量150.49×10-9,垂直分布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东滩沉积物Hg表现为上部富集,而西滩沉积物表现为均匀分布.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三种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的Hg污染区主要集中于西部浅滩,存在中等程度的Hg污染.  相似文献   
157.
珠江河口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本文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在珠江河口的调查资料,选用化学耗氧量(COD)、总无机氮(T-N)、活性磷酸盐(PO_4-P)和叶绿素-a(Chl-a)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结合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对珠江河口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水质基本良好,属中营养水平,但是有机物及总无机氮污染严重,西部区域的富营养水平明显高于东部区域,为了防止出现富营养化,必须加强珠江河口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58.
阿特拉津生态毒性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40多年,目前仍然是应用广泛的化学除草剂之一.在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中都检测出了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阿特拉津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持留期较长并具有生物蓄积性,不但对粮食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而且会扰乱和破坏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因此,深入研究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问题及其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阿特拉津生态毒性、阿特拉津降解微生物及降解途径方面,对降解阿特拉津的酶学、遗传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概况作简要介绍,为更好的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阿特拉津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9.
珠江口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珠江口水域中的溶解有机碳、悬浮颗粒有机碳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变化特征及它们与几种水化要素的相互关系。1987年3月的实测资料统计表明,该月份珠江口水域中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3.3mg·L~(-1),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527μg·L~(-1),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1.03%。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控制。由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分别与盐度的关系方程外推得到该月份珠江河水的溶解有机碳含量为2.7—5.5mg·L~(-1),颗粒有机碳的含量为1286—3474μg·L~(-1),并推得该月份珠江河水平均每日输入河口区的有机碳量为2.32×10~6kg,此值相当于该海区同期的初级生产量的537%。  相似文献   
160.
环境污染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已由一般的污染凋查转入污染物质迁移机制及建立模式的研究。本文作者曾对珠江口海域水体中汞、镉的存在形态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态汞是本海域水体中汞迁移的主要形式,溶解态中的无机强结合态镉是本海域水体中镉迁移的主要形式。为进一步了解汞、镉在珠江日海域水体中的迁移规律,探明本海域对汞、镉的自净能力,我们又研究了悬浮底质对水体中汞、镉的净化作用(实验室模拟)。下面是有关这一研究结果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