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集了上海市和大连市的大气气溶胶和土壤样品,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中二噁英的含量。结果表明,上海和大连两城市的土壤样品中二噁英总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09.52ng/kg和43.30ng/kg,毒性当量平均值分别为0.63ng I-TEQ/kg和0.66ng I-TEQ/kg;而大气气溶胶样品中二噁英总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5.508pg/m^3和19.204pg/m^3,毒性当量平均值分别为0.928pg I-TEQ/m^3和0.334pg I-TEQ/m^3。土壤样品中主要是七氯代和八氯代二噁英,而大气气溶胶样品中主要是低氯代二噁英。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Fe0.5Zn0.5Al2O4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湿式氧化处理苯酚废水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在150℃下苯酚就能完全被去除,COD去除率达到94%.催化剂中铁的溶出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而且最终出水铁离子浓度随催化剂用量、氧分压、苯酚溶液pH值的增加而减少,随苯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用正辛烷代替汽油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水碳比变化对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 ,在绝热反应条件下 ,对应确定的反应温度存在一个最佳的氧油比及水碳比 ;实验研究表明 ,在非绝热反应体系中 ,在一定的氧油比及反应温度条件下 ,反应体系的转化率及生成氢的选择性均随水碳比的增加而增加 ,为实现燃料电池汽油制氢自热反应 ,反应体系应在一定水碳比条件下进行 ,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水碳比范围是 1.5— 2 .5之间。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近年来超临界水氧化法 (SCWO)在含酚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含酚废水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进展 ,讨论了催化剂、影响因素、转化率、机理及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预处理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源,探讨了水源水环境中NH4+-N变化对生物预处理除NH4+-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水环境中的NH4+-N对生物预处理工艺除NH4+-N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6.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L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Fenton试剂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在H2O2浓度1.5mmol·l-1,Fe2 浓度0.10 mmol·l-1,反应温度为25±1℃,pH值为4.18及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浓度为0.41mg·l-1的MC-LR去除率可以达到92.4%,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Fenton试剂氧化体系能有效地降解MC-LR,特别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MC-LR的降解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紫外光能促进Fe3 还原为Fe2 ,所以光助Fenton试剂氧化反应中可以使用Fe3 代替Fe2 .  相似文献   
107.
北戴河近岸沉积物中微生物16Sr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法提取了北戴河地区近岸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总DNA,以细菌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16S rDNA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上,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构建沉积物中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PCR扩增基因文库中插入的16S rDNA外源片段,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Hha Ⅰ和Rsa Ⅰ分别酶切,获得该海洋沉积物131个克隆的酶切指纹图谱.结果表明:HhaⅠ和Rsa Ⅰ联合酶切产生了41个基因分型,文库的覆盖度达74.81%,Hha Ⅰ和Rsa Ⅰ单酶切产生的基因分型分别为30和22,但文库的覆盖度高:克隆文库中存在一种优势类群,占总克隆的23%.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北戴河近岸沉积物中的细菌在分类方面主要属于α-和γ-变形杆菌亚门.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0.10Zn0.90Al1.90Fe0.10O4尖晶石结构催化剂,并用于苯酚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在H2-TPR实验中的氧化-还原性能,苯酚作为还原剂、反应温度和苯酚,催化剂质量比对铜离子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反应温度或较高苯酚/催化剂质量比的情况下,被还原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不易被再氧化是导致铜离子大量溶出的主要因素.当反应温度较高和苯酚/催化剂质量比较低时,铜离子溶出量显著减少.在190℃、苯酚浓度为4.29 g·L-1、催化剂用量为25 g·L-1的条件下反应2 h,铜离子溶出量仅为0.96 mg·L-1.  相似文献   
109.
探讨利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调控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水环境中病原细菌的可行性,并与抗生素和加大水交换量的调控效果对比。在1.5 m3大菱鲆水环境(15~18℃)中持续实验六周,与对照组相比,海绵处理组平均粪大肠菌群、致病性弧菌和总细菌分别降低了60.0%~90.2%、37.6%~81.6%和45.1%~83.9%;抗生素(10 mg/L+10 mg/L呋喃西林)处理组三类细菌分别降低了6.7%~60.8%、-11.9%~48.4%和-4.8%~52.3%;水交换量加倍组三类细菌分别降低了25.0%~82.7%、26.8%~82.7%和15.8%~78.8%。结果表明,繁茂膜海绵能有效调控大菱鲆水环境中病原细菌,其效果好于抗生素(10 mg/L+10 mg/L呋喃西林)和水交换量加倍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Ni、Cu、Cr、Pb、Cd、As、Hg)的含量,用地累计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1998年的辽河调查结果,与中国其它水系相比,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大辽河各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程度高于辽河.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为:Ni 26.5 mg·kg-1,Cu 37.9 mg·kg-1,Cr 90.3 mg·kg-1,Pb 32.9 mg·kg-1,Cd 0.49mg·kg-1,As 12.3 mg·kg-1,Hg 0.14 mg·kg-1.根据各重金属地累计指数,辽河水系未受Ni和As的污染,受Cu、Cr、Pb轻度污染,受Cd和Hg中度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d>Hg>Cu>Cr>Pb>As>Ni.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重金属污染来源的确定,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贞献率分别为58.74%和17.18%.污染来源主要有3类,即工业和生活污水、有机物降解、大气沉降和地球化学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