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1130篇
基础理论   242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371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61.
利用湖北省17个地市(州)2003~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各地区各部门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指数和比较优势度,经分类时空分异分析提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用水效率是湖北省地区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子;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江汉平原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及山区林牧渔业发达区域;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武汉、黄石、十堰等传统工业区。证实了NRCA在水资源优势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  相似文献   
962.
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排放的CO2很大一部分是隐含在出口产品中由国外消费的,了解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计算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从1997到2005年增加了14.64亿t(202%),其中出口量的上升是推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贡献高达237%;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分别使之增长了65%和5%;排放强度的降低只抵消了105%。其中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影响最大的五个部门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后针对测算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3.
汽车产业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空间集聚特征及发展绩效问题亟待研究。运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 K方法刻画长三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格局;进而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辨析空间集聚与汽车企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先极化再均衡的演变态势,总体上经历了零星分散集聚-M型集聚-M型连绵集聚3个阶段;(2)汽车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集聚规模先扩大后趋于稳定,集聚强度则先升后降;(3)空间集聚对汽车企业绩效的作用具有企业发展能级指向性。总体而言,地方化经济对汽车企业发展绩效的提高十分重要,而城市化经济作用为负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4.
典型高混接率分流制排水泵站雨天放江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分流制系统z泵站汛期降雨放江水质水量分析,在调查系统服务区特点、泵站运行和开展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管网系统混接情况严重,加上高水位运行、雨前预抽空等原因,Z泵站汛期放江频率高,污染严重;(2)放江污染物的EMC在不同雨型情况下表现不同,溶解性污染物随降雨量的增大而降低,而包含悬浮物的污染指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这主要与管道沉积物特征有关;(3)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泵站的放江负荷量显著增加。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前峰雨使得泵站放江污染负荷远大于后峰雨;(4)受雨型与预抽空的影响,不论小雨、中雨、大雨,SS初期效应均不显著;COD与TP主要来源于管道沉积污染物,初期效应显著;溶解态污染物初期效应显著,不受降雨雨量与雨型的影响;(5)为有效降低Z泵站降雨放江污染负荷,提出包括雨污混接改造、优化泵站运行、提高截流能力、疏通管道等措施在内的污染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65.
植物-水生动物-填料生态反应器构建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构建了植物-水生动物-填料生态反应器,以强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效果.实验中构建了美人蕉-组合填料-泥鳅生态反应器,以上海市绥宁河富营养化河水为实验用水.采用近自然的静态处理方式,经过120 h,TP、NH 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68.5%、46.0%和53.8%,较对照1(无美人蕉和泥鳅,其他条件相同)分别提高52.3%、40.4%和43.3%.反应器中美人蕉根系生物膜中异养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数量分别为3.98E 08 CFU/g、8.20E 04 CFU/g和6.01E 03 CFU/g,较填料生物膜中相应细菌分别高出5.6倍、3.4倍和4.0倍.而根系和填料生物膜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水平相当,分别为1.09E 03 CFU/g和1.41E 03 CFU/g.根系泌氧能够改善根系生物膜含氧状态,使其成为硝化作用的主要场所.植物根系和填料生物膜内部存在兼性厌氧微环境,使反硝化作用得以进行,有利于总氮的去除.微生物群落的ERIC-PCR指纹图分析说明,美人蕉、泥鳅为填料生物膜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作用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66.
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对实际暴雨径流污染的削减作用.历时60 min,降雨重现期为1 a、3 a、5 a时,绿地系统可以削减雨水径流量.1 a一遇时,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中COD、氮和磷总量的去除率分别为60.2%,49.2%和61.5%.以无植被裸土为对照,模拟绿地系统对径流雨水中COD、NH+4N及TP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1%,6.2%和4.4%.降雨期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和吸收作用;降雨后微生物开始降解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植物根系上的污染物,降雨后第5~8 d,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第14~17 d微生物完成对吸附有机物等的降解,数量恢复到降雨前水平.研究表明, 模拟绿地对降雨地表径流量的削减、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削减和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967.
通过构建1999和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保水渔业对千岛湖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施保水渔业后湖泊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的有效营养级(ETL)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鳡的ETL从1999年的3.85降至2000年的3.61,鲌类的ETL从3.56降至3.39;千岛湖渔获物1999年主要来自营养级Ⅲ(500%),而2000年主要来自营养级Ⅱ(48.74%),导致整个渔业平均营养级由1999年的274下降到2000年的261;2)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及系统规模较之1999年均有所下降,其中系统生产力由1999年的98780 t/(km2·a)下降到2000年的6.6250 t/(km2·a),减少了3323%,系统的总消耗量、总输出和总呼吸等分别下降了29.65%、35.69%和30.60%。系统的总通量从1999年的35 285 t/(km2·a)减少到2000年的24271 t/(km2·a);3)表征生态系统成熟度的相关指标(Pp/R值和Pp/B值的下降,FCI和Finn氏平均路径长度的增长)均表明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较之1999年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68.
利用PWD22能见度仪监测数据,分析了上海市2008年—2009年能见度日变化规律和四季逐日变化特征,以及能见度和混合层高度(MLH,Mixed Layer Height)、空气污染指数(API)及气象要素(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能见度一峰一谷日变化特征明显,峰值出现在14:00~16:00,谷值出现在6:00~8:00。能见度与MLH相关性显著,与温度最差。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T)线性拟合呈负相关关系,且夏季相关性最显著,冬季最差。  相似文献   
969.
论述了小城镇建设与区域小流域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小城镇建设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经济学意义,即发展小城镇,不仅能促进和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而且还将大大提高流域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流域与外部的经济活动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讨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城镇建设的特点:以小流域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呈“袖珍型”发展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建设中心城镇,加强区域小城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70.
对现有的碳减排计算模型加以改进,对于关键参数的取值大部分参考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从甲烷利用直接减排、化石能源替代减排、甲烷泄漏碳排放和甲烷燃烧碳排放4个方面,综合核算2000-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项目的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每口沼气池的碳减排量为1.10~1.29 t·a-1,碳减排量受沼气池规格(饲养生猪数量和类型)和地区气温变化等因素影响,每口沼气池的间接碳减排量(1.07 t·a-1)是直接碳减排量(0.22 t·a-1)的4.9倍.2000-2010年恩施州年碳减排效益整体随新建沼气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碳减排量由2000年的3.97万t·a-1上升到2010年的70.93万t·a-1;2000-2010年恩施州户用沼气项目处理畜禽粪便导致的直接碳减排总量为157.44万t,沼气替代燃煤导致的间接碳减排总量为361.82万t,甲烷燃烧导致的碳排放量为13.12万t,甲烷泄漏导致的碳排放量为89.94万t,碳减排总效益为416.2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