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稳定同位素在污染物溯源与示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稳定同位素在特定污染源中组成确定,且具有分析结果精确可靠、在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过程中不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故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事件的仲裁、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与示踪研究中。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馏对于来源分析的影响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污染物溯源与示踪中识别大气多环芳烃来源、推测环境中硫和铅的来源、考察甲基叔丁基醚来源与降解过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2.
天津市颗粒物散射消光特征及化学组分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光学特征及不同化学成分贡献水平,对颗粒物散射系数进行了在线观测,同时对全年1,4,7,10 4个典型月份进行PM2.5采样,并分析其化学成分.观测发现,天津市散射消光系数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冬季PM2.5的干散射效率最高,为5.18m2/g.当风速大于3m/s时,对污染物的清除扩散作用较为明显,散射系数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时,其对散射系数的增长作用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细颗粒中有机碳和硫酸盐是影响天津市能见度的主要组分.根据IMPROVE法核算化学组分对散射消光的贡献,得出有机物的贡献最大,为38.51%.  相似文献   
163.
酞酸酯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塑料增塑剂,大气中的酞酸酯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采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天津市2010年1月15-19日7个采样点大气PM10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苄基丁基酯(B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基酯(DOP)6种酞酸酯的污染.结果表明,除了BBP的回收率为77.62%之外,其他5种物质的回收率均在80%以上,基本满足分析要求.采样期间天津市大气PM10中酞酸酯以DBP和DEHP为主.从空间变化来看,DBP和DEHP点位均值分别为12.6(红桥,交通稠密区)~39.68 ng·m-3(北辰,工业区)和80.2(红桥,交通稠密区)~283.13 ng·m-3(昆程园,居住区); 从时间变化来看,DBP和DEHP日均值分别为24.65~40.58 ng·m-3和155.55~283.48 ng·m-3,其日均最大值均出现在有雾的采样日.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DBP的质量浓度较低,而DEHP的质量浓度则相对较高; DMP、DEP、BBP及DOP 4种物质均有检出,但质量浓度较低,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nd~7.90 ng·m-3、nd~12.79 ng·m-3、nd~0.92 ng·m-3和nd~12.20 ng·m-3.  相似文献   
164.
通过系统随机采样法和稀释通道采样法分别对钢铁行业下载灰和烟道飞灰中7个采样点的样品进行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元素进行检测,运用分歧系数、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曲线拟合对元素特征和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中Fe、Ca、Si、Mg、Al、K、Ti、Na和Ba元素含量较高;不同城市间不同采样方法所得元素含量总体趋势一致,但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分歧系数结果表明两种采样方法间总体元素特征必定不相似;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曲线拟合表明除Cr、Cs、Cu、Tl外其他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曲线拟合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元素进行分析,可得到两种采样方法间各元素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5.
林秋菊  徐娇  李梅  王玮  史国良  冯银厂 《环境科学》2020,41(6):2505-2518
天津位于京津冀区域,近年来面临的颗粒物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其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来源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天津市夏季环境受体中颗粒物的混合状态及可能来源,于2017年7月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在津南区采集到成功电离有粒径及完整质谱信息颗粒209 887个,利用ART-2a对有质谱数据的颗粒按照质谱特征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共获得369个颗粒物类别,随后按照类别的化学组成(质谱谱图)的相似性进行人工合并获得19个颗粒物类别,包括:K-EC(0.20%)、K-EC-Sec(0.18%)、K-NO_3-PO_3(12.00%)、K-NO_3-SiO_3(2.98%)、K-Sec(0.16%)、EC(39.60%)、EC-Sec(3.46%)、EC-HM-Sec(3.93%)、HEC(1.49%)、HEC-Sec(1.38%)、OC-Amine-Sec(3.58%)、OC-Sec(0.36%)、OCEC-Sec(0.71%)、Dust-HEC(21.35%)、Dust-Sec(0.72%)、Cl-EC-NO_3(1.22%)、Na-Cl-NO_3(3.20%)、HM-Sec(2.58%)和PAH-Sec(0.90%)颗粒.得到的各个颗粒类别可归因于气溶胶颗粒的不同来源及不同的传输和反应过程,综合分析采集到的颗粒贡献源主要包括机动车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工业排放源、扬尘源、燃煤源和二次源等.其中K-EC、EC、HEC和Dust-HEC等颗粒主要来自一次源直接排放,K-Sec、OC-Amine-Sec、OC-Sec、OCEC-Sec和Na-Cl-NO_3等颗粒大都是一次源排放颗粒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老化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6.
北京地区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翔  赵普生  苏捷  董群 《环境科学》2018,39(11):4858-4865
2016~2017年,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城区利用微孔均匀分级采样器(MOUDI-122),采集环境气溶胶,并对其中水溶性离子和水溶性有机物开展了定量分析,对主要水溶性组分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和不同污染状态下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NH4+、NO3-、SO42-、K+和冬季Cl-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Mg2+和Ca2+主要分布在粗粒子模态,NH4+、NO3-、SO42-在积聚模态的质量浓度最高,二次离子仍是北京地区PM2.5污染的主要组分。SO42-在夏季浓度较高,而NO3-、K+、Cl-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Mg2+和Ca2+来源较为独立,与气溶胶其他主要组分的相关性较低。夏季NO3-和SO42-浓度昼夜差异显著,白天SO4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夜晚,夜晚NO3-浓度明显高于白天,且主要表现在积聚模态。污染状况下,二次离子在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浓度增加明显,但在爱根模态中浓度降低。冬季随着污染加重,二次离子液滴模态质量中值粒径明显增大。夏季积聚模态WSOC浓度粒径分布峰值粒径明显大于冬季,0.056~0.32μm粒径段WSOC在不同污染状态下浓度水平基本一致,在0.32μm以上区间,污染状态下WSOC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清洁时段。  相似文献   
167.
基于CALPUFF-CMB复合模型的燃煤源精细化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反映燃煤源对环境受体的影响情况,利用扩散模式(CALPUFF模式)对燃煤源多种子源类的排放、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燃煤源各子源类对环境受体中PM10的影响权重,进而构建更具代表性的燃煤源成分谱.然后将受体颗粒物化学成分和两套源成分谱(基于环境影响构建的燃煤源成分谱和基于各子源类煤烟尘排放量加权平均的传统源成分谱),分别纳入CMB模型进行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环境受体中PM10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基于CALPUFF模拟结果,得到燃煤源的3类子源类­电厂、供热、工业燃煤源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02、0.39和0.59.基于传统方法构建的源成分谱进行源解析的结果显示,各源类的贡献大小依次为:集中燃煤(27.2%) > 城市扬尘(19.1%) > 二次硫酸盐(15.7%) > 民用散煤(9.9%) > 二次硝酸盐(9.5%) > 机动车尾气尘(7.6%) > 钢铁尘(1.2%) > 建筑水泥尘(0.2%);而基于环境影响构建的源成分谱获得的结果显示:二次硫酸盐(20.1%) > 城市扬尘(20%) > 集中燃煤(18.9%) > 民用散煤(11.5%)二次硝酸盐(10.5%) > 机动车尾气尘(9%) > 钢铁尘(1.7%) > 建筑水泥尘(1.4%).基于不同燃煤源子源类对受体环境的影响权重,将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进一步细分,得到相对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结果.结果显示,民用散煤的贡献为11.5%,电厂燃煤源为0.4%,供热燃煤源为7.4%,工业燃煤源为11.1%.  相似文献   
168.
宁波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关键活性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年冬、春、秋三季,在宁波市3个采样点(市区、镇海站、北仑站)进行大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并对36种大气VOCs组分进行测量,分析宁波市大气VOCs组分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用各组分的·OH反应速率表征其化学反应活性,以识别宁波市大气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 结果表明:宁波市ρ(VOCs)(36种大气VOCs组分的平均质量浓度)在3个季节的平均值为198.2 μg/m3,主要成分为烷烃(48.6%)、芳香烃(33.6%)、烯烃(17.8%). ρ(VOCs)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298.5 μg/m3)>秋季(174.1 μg/m3)>春季(122.0 μg/m3),空间上表现为市区(161.3 μg/m3)<镇海(225.0 μg/m3)<北仑(208.2 μg/m3). 宁波市大气VOCs的化学组成相对稳定,·OH平均反应速率常数和乙烯相当,总化学反应活性较强;对化学反应活性贡献最大的是烯烃,其体积混合比约占VOCs体积混合比的22%,但对VOCs化学反应活性的贡献达64%以上;关键活性组分为1-丁烯、反-2-丁烯、间,对-二甲苯、乙烯和戊烯.   相似文献   
169.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风沙尘是颗粒物源解析的一类重要尘源,文章从概念、成分、粒径、采样、区域性特征、标识元素选择、成分谱比较、影响因素、数据库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土壤风沙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0.
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使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及化学特征在雨水冲刷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雨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TSP和PM10的酸缓冲能力分别为1.95和1.02,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从颗粒物浓度、酸缓冲能力A值以及颗粒物化学组成在降水前、中、后过程中的变化看,雨水对颗粒物中的碱性组分具有显著冲刷作用;结合雨水主成分分析,颗粒物对雨水中Ca2+、Na+的贡献较为显著,对Mg2+、K+的贡献有待进一步验证,对NH4+、SO42-和NO3-的贡献较小,而F-和部分Cl-则可能主要来自云内雨除过程或者对气态化合物的云下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