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畜禽养殖对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后,提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12.
蒋莉 《环境技术》2004,22(2):28-29,48
废旧电脑是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但如果处置不当,将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文章针对我国废旧电脑处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13.
公民诉讼制度是美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特色之一,探讨了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形成、内容及其性质,并指出了我国现行环境诉讼制度的一些不足.通过对比,以期对我国环境法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14.
将Visual basic.net 2003作为前台界面开发,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用于环境监测报告和报表的编制时,既提高了报告的编制速度和质量,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监测数据应用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215.
养殖废水浓度过高,直接排入生态湿地容易造成植物死亡。因此,在养殖废水进入生态湿地之前,须进行前处理,降低其养分浓度,以确保生态湿地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作物秸秆材料对氮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麦秸、玉米秆、稻草和对照4个实验组,在经过6个月的连续处理后,总氮出水浓度为359.8~614.0 mg·L~(-1),去除率为30%~40%,氨氮出水浓度降至210.6~449.1 mg·L~(-1),作物秸秆对高负荷养殖废水中氮的脱除效果显著;出水氨氮浓度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人工湿地要求的植物耐受限度内;不同形态氮浓度在基质系统处理前后的占比变化不大,主要以氨氮为主(平均为68.3%),其次为颗粒态氮(平均为22.0%),硝态氮占比极低(1%);添加作物秸秆能降低养殖废水的氨挥发,生物基质消纳系统中以氨挥发形式损失的氮约占TN去除量的10%,明显低于自然条件下的损失率(60%)。以上研究结果对优化生态湿地处理高负荷畜禽养殖废水工艺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6.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超声雾化法气液分离,并结合冷阱捕集解析技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水中VOCs。该法在25种VOCs质量浓度0.5~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0,检出限为0.10~0.51μg/L,测定下限为0.40~2.04μg/L。通过与实验室法的比对,说明该法可达实验室监测仪器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217.
以电炉炼锡废渣为原料,经过酸浸处理去除Fe元素后,再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探索了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采用XRD、FTIR、SEM及粒度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白炭黑产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 OH溶液浓度8 mol/L、固液比1∶10(干燥废渣质量与Na OH溶液体积比,g/m L)、搅拌速率300 r/min、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白炭黑产品中Si O2质量分数达92.8%。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白炭黑产品是由近似球形的颗粒聚集而成的无定形非晶体水合二氧化硅,粒径为95~200 nm的颗粒约占87.5%。  相似文献   
218.
针对太湖湖滨带,均匀布设49个点位,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4、8月开展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整体较低,优势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鱼腥藻-鱼腥藻-微囊藻"的演变趋势;西北部湖区(竺山湖、梅梁湾、西部沿岸)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南部湖区(东部沿岸、东太湖、南部沿岸);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湖体相似,密度比湖体高1个数量级;RDA排序筛选出在显著水平上解释浮游植物分布的最小变量组合为TN、CODMn、SS、p H、SD,且方差分解指出TN是相对最重要的变量;当物种适合度为50%~100%时,与TN具有较好梯度响应关系的是四尾栅藻及弓型藻,并且这2个种与TN、TP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组合变量也有较好的梯度响应关系,具备指示太湖湖滨带富营养化的可能,但定量指示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19.
采用改良后的沉淀集卵法对低(10个/100 g)、中(20个/100 g)、高(40个/100 g)3种不同浓度的加标样品进行蛔虫卵检测,比较其回收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与相关文献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不仅回收率较高、稳定性较好,且在检测低浓度样品时较漂浮集卵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20.
环境监测站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建立公平合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了地市级环境监测单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优化配置员工,实行任职激励;以岗定薪、全面完善薪酬体系,实行分配激励;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配合薪酬制度改革;正确构建评价机制,实行评估激励;建立科学培训机制,实行培训激励;推进文化建设,实行环境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