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14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隔河岩水库库区总氮非点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位于湿润地区的隔河岩水库,根据实测的总氮浓度过程,并结合流域径流模型,建立隔河岩水库总氮模型。说明该面源模型可以用于湿润地区的隔河岩水库的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412.
选择了2种生物可降解螯合剂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与常规淋洗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矿区重金属污染黄棕壤和红壤进行化学淋洗实验,对比不同淋洗剂对不同类型土壤中Cd、Ni的去除效果,以及不同淋洗处理对2类土壤中残留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潜在环境风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和GLDA对...  相似文献   
413.
以长兴县入太湖的泗安塘-合溪-乌溪河网为研究对象,将入湖河网划分为水源区、河网区、西苕溪区和入湖区,于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分别对长兴县入太湖河网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空间聚类法、水质标识指数对水质的时空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兴入太湖河网不同片区氨氮(NH3-N)和总氮(T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呈现枯水期较丰水期高的特征,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磷(TP)则呈现丰水期较枯水期高的特征。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水源区>西苕溪区>河网区>入湖区的分布特征,入湖区是污染物聚集的主要区域。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入太湖河网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DO)、CODMn、NH3-N、TP指标均优于Ⅲ类水标准,TN是入太湖河网的特征污染物,且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达到2.24,3.49 mg/L。因此,进一步削减氮污染是缓解其河网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14.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积累大量塑料垃圾,其风化破碎后形成微/纳塑料残存于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干旱、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发生愈加频繁,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环境。温度、降水等气候环境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生态毒性等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综述了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中微/纳塑料污染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各气候因子与微/纳塑料两者的联合效应,发现升温、干旱、冻融与洪涝现象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纳塑料丰度,加速微/纳塑料的老化;两者联合效应体现于土壤性质、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其中升温与干旱联合微/纳塑料对土壤碳氮循环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重点应从不同气候因子对土壤微/纳塑料的老化特征与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15.
模拟酸雨对沙柱中废弃线路板组成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研究模拟酸雨对废弃线路板组成元素的影响,并分析了浸出液的组分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废弃线路板中组成元素(Cu、Pb、Zn、Ca、Mg和Cl) 浸出浓度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大;其中Cu、Pb和Zn的浸出浓度随淋溶液体积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l、Ca和Mg的浸出浓度在淋溶初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淋溶液体积的增大而减小;Cu和Pb的浸出浓度在平稳状态仍然远大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使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浸出液中Cu、Pb和Zn 3种元素的组分存在形态表明,Pb和Zn主要以Pb2+和Zn2+为优势态,Cu在pH4.0时,主要存在形态为CuSO4(aq).  相似文献   
416.
农田沟渠挺水植物对N、P的吸收及二次污染防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生长在农田沟渠湿地中的芦苇和茭草对 N、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芦苇茎叶的 N、含量分别为15.0,1.9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818kg/hm2 的 N 和 103.6kg/hm2的 P,茭草地上部分的N、P 含量分别为 17.2,3.8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131kg/hm2的 N 和 28.9kg/hm2的 P.对比实验发现,收割区 0~20cm 深度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含量明显低于未收割区,但 NH4 +-N 和 NO3- -N 含量增高.植物收割改善了湿地 -的透光、透气条件,促进污染物分解转化,造成无机氮含量上升.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也较高,每年收获后可带走200kg/hm2 N,21.1kg/hm2 P.以人为种植取代野生的芦苇和茭草,可获得很好的净化效果,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17.
闸坝河流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以淮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估算闸坝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改进的生态水力半径法(AdaptedEcologicalHydraulicRadiusApproach,AEHRA),该法能够同时计算输出相应河段的生态水位,方便对闸坝进行调度。将其应用到淮河,以鱼类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估算了上、中、下游共4个典型闸坝下游河段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结果表明:①鱼类产卵期内需要较大的生态流量,其顺序为:蚌埠>周口>颍上>白龟山,下游大于上游,中游居中,受断面影响显著;非产卵期则为:周口>颍上>蚌埠>白龟山,中游大于上下游,受河流鱼种影响较大。周口闸下河段全年各月生态需水量相同,需加强上游闸坝的联合调度满足冬季12~-月的生态需水;②要维持河道内生态流量,需进行闸坝调度调整下游水位,保证生态水位;③淮河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河流的连续性被切断,生态需水变化没有连续性,只有根据最小生态水位通过闸坝调度,维持河道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才能逐步恢复淮河健康生态。  相似文献   
418.
畜禽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科学评估区域畜禽养殖粪便承载能力,有利于科学规划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以江西省资溪县为研究区域,对全县2021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摸底调查,并分析年度畜禽粪便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及流失量。结果表明:全县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种类主要为生猪养殖,约60.33%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来源于生猪,其次为肉牛养殖,占比约28.44%。基于2021年土地消纳能力分析各乡镇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结果显示:鹤城镇、嵩市镇、乌石镇、高田乡的单位面积猪粪当量负荷级数为Ⅱ级,说明该区域畜禽粪尿污染物对环境稍有影响;而高阜镇、株溪林场的负荷级数为Ⅲ级,说明该区域畜禽粪尿污染物对环境有一定影响,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19.
太湖流域近地表主要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3年1月-2005年6月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本底浓度的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流域近地表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内,该流域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CH4浓度呈逐年递减趋势;N2O浓度呈先减后增趋势.3种气体主要与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有关,CO2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高,夏秋季低,最高值在12月,最低值在8月;CH4浓度由春至夏升高,由夏至秋至冬递减,最高值在7月,最低值在2月;N2O浓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它们主要受源汇强度变化影响.CO2浓度的日变化基本呈双峰态,是源汇强度变化和边界层稳定程度相互作用的原因,CH4浓度无明显日变化规律,N2O浓度日变化中的最高值总体呈现是夏、秋、春至冬逐渐延迟的状态.  相似文献   
420.
为探明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0—2020年发表的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研究的相关文献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量、引用频次、作者、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解析近20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共发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研究相关文献3 312篇,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文献涉及全球108个国家,其中中国发文量为1 208篇,占总发文量的36.46%;antibiotic resistance(抗生素抗性)、diversity(多样性)、drinking water(饮用水)是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也是抗生素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是该领域文献的主要期刊载体;抗性基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抗性基因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特征等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