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14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水动力条件对太湖底泥吸附苯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衡研究法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下苯胺在太湖底泥中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对苯胺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胺在太湖底泥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131 mg/g,其吸附行为可以用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描述。采用Lagrange伪一级动力学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沉积物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Lagrange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速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此外,自吸附开始至1 h左右,吸附速率与水动力条件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水动力条件的增大,增加了苯胺与沉积物的接触面积,使其扩散系数相对增大,更有利于沉积物对苯胺的表面吸附。自1 h过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速率基本不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2.
基于故障树的生态调水水质风险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巢湖生态调水为例,将故障树分析应用于调水线路的水质风险识别。构建了输水区、受水区、排泄区水质风险故障树,确定了顶事件的概率,得到了各分区的最大风险事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为生态调水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3.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444.
为揭示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洪泽湖自西北向西南7条入湖河流65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磷(P)形态,并探讨了磷形态空间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488.90mg/kg~960.22mg/kg,无机磷(Pi)为主要形态,相对含量为65.81%~76.16%.西部入湖流域沉积物有机磷(Po)以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汴河最高,相对含量约占Po的50.41%,生物有效态无机磷(BAP)相对含量最高,占Pi的66.84%,污染程度最高;西南和西北入湖流域Po则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为主,Pi以钙结合态无机磷(HCl-Pi)为主.西北入湖流域由于受当地地质背景的影响,HCl-Pi所占Pi相对含量最高(43.02%),从而减缓了磷的移动能力,污染程度最低.随着沉积物污染程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态Po含量增加,但所占Po相对含量降低;HCl-Pi含量增加,所占Pi相对含量降低,这一现象和我国其它典型地区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类似.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主要受水土流失、有机面源污染及藻类生长的影响,有机质环境较高,水交换能力弱,可被有机质降解的Po组分高于可被矿化的Po组分,大部分难降解Po组分易沉积,导致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较高的BAP和NLOP含量,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OM是各形态磷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因素,和沉积物内源磷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密切相关.洪泽湖入湖流域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输入而导致内源磷负荷加剧.洪泽湖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应重点控制农田水土流失及养殖业面源污染,建设滨岸修复带,遵循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原则,减少农用地水土流失.健全农村养殖业废水废渣处理;划定科学养殖区;提倡铜围网箱,增加水体交换率.而对于洪泽湖西北入湖流域则应重点防止过度城镇化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过高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445.
RSI-MO反应器强化沼气原位深度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原位深度脱硫,采用向反应器中嵌入最佳剂量(20g/L)废铁屑并引入微氧条件,构建废铁屑-微氧(RSI-MO)工艺,探索微氧效应对厌氧消化稳定性、效率、脱硫的影响.试验分7阶段,P1阶段对照组,P2阶段加入RSI,P3~P7阶段逐步提高O2剂量. 结果表明,MO激发硫氧化菌生物脱硫,促发RSI化学腐蚀而生成铁硫沉淀物,耦合生物脱硫与化学除硫作用.P3~P7阶段,随O2剂量的提高,H2S浓度呈降低趋势,而残余O2浓度呈升高趋势.综合来看,P6阶段反应器厌氧消化效率和脱硫效率最佳,甲烷产率达301.1mL/gCOD、沼气H2S浓度为113mg/m3,较P1阶段分别提高37.65%和99.40%.通过硫平衡分析发现,P6阶段存在于固、液、气三相硫元素含量分别占84.0%、11.9%、0.21%.表明RSI-MO工艺可实现沼气原位深度脱硫.  相似文献   
446.
徐鑫磊  刘建超  陆光华 《环境科学》2020,41(5):2239-2246
检测了8种典型的药物活性化合物(PhACs)在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河流中的赋存情况.结果显示8种PhACs夏、冬两季总浓度范围分别为27.6~226.4 ng·L~(-1)和56.6~368.8 ng·L~(-1),其中咖啡因的浓度最高(16.2~125.8 ng·L~(-1)),其次是罗红霉素(3.3~89.2 ng·L~(-1))和布洛芬(3.6~59.2 ng·L~(-1)). 8种PhACs对绿藻、溞类和鱼类的总体生态风险(MRQ)在夏、冬两季分别为1.51、 0.08、 5.68和8.34、 0.22、 6.45,其中酮康唑、红霉素和布洛芬对藻类、溞类和鱼类MRQ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9%、 85%和92%以上.从敏感物种来看,冬季绿藻对PhACs最为敏感,夏季鱼类对PhACs最为敏感.环境浓度下PhACs对大型溞21 d混合暴露实验结果显示:混合PhACs能够显著干扰大型溞的生长、生殖情况,显著提升了大型溞生殖能力和游泳活性,降低了心脏和胸肢跳动频率.  相似文献   
447.
为了解营养盐及Ca2+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关系的影响,以M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不同的营养盐水平和Ca2+浓度组,进行了2种藻的单独培养试验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试验中,2种藻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的生长规律均为:超富营养条件>富营养条件>贫营养条件,其中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随Ca2+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而斜生栅藻的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混合培养试验中,贫营养水平条件下,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斜生栅藻的竞争生长能力一直强于铜绿微囊藻,而在富营养和超富营养水平条件下,低Ca2+浓度组(≤20 mg/L)铜绿微囊藻的竞争生长能力强于斜生栅藻,高Ca2+浓度组(100 mg/L)其竞争生长能力不如斜生栅藻。  相似文献   
448.
为研究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垂向分布特征,选取南宁市那降水库和天雹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测定沉积物中Cr、Cu、Zn、As、Cd、Hg和Pb 7种重金属在垂向上的含量分布,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天雹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较那降水库严重,且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远远高于南宁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显示,重金属Cu和Pb平均含量呈波动增长趋势,Zn和Cd呈持续增长趋势,而Cr、As和Hg呈波动下降趋势。由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垂向变化来看,重金属Hg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不同深度处均大于0.45,离散程度较高。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HgCdZnCuPbCrAs,重金属Hg累积最严重,属于中度污染程度,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两个水库的相似点是重金属Hg和Cd也有明显累积,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49.
分形维数在洪水分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数阶积分是分形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分数阶积分进行时间序列维数估计,其精度比box维数、量规法等方法高。在此方法的基础上,以金沙江上游石鼓站42年的流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流量散点序列进行了分形分析,在初步证明洪峰散点序列是一种分形的前提下,将分数阶积分应用到洪水分期上,通过估算的维数确定洪水分期原则并定量划分了洪水的分期时间,论证了洪水分期的合理性,并将分数阶积分估算维数法与容量维数法进行比较。对比传统洪水分期方法,分形维数分期结果较为客观,受经验和人为影响较小,但是容量维数方法需要选择大量的洪峰点,分析计算的工作量很大,而分数阶积分具有运算方便、结果准确等优点,而且建立的分形函数关系方便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50.
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垂向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南京玄武湖3个不同湖区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Cd、Cr、Cu、Mn、Ni、Pb、Zn)的浓度,对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沉积物(0~20 cm)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顺序为北湖>东南湖>西南湖,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Mn>Zn>Pb>Ni>Cr>Cu>Cd,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重金属浓度呈减小趋势;重金属Cd、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在1.1~1.7、33~38和150~400mg/kg的范围内波动,均大于南京土壤环境中的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北湖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产生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为Cd和Zn,污染分级分别是中度和轻度偏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