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21.
虫草头孢菌发酵废液成分分析及其再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和分光光谱法对虫草头抱菌发酵液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完全有可能再次利用.用由该发酵液经加热、加活性炭和中药添加剂处理制备而成的组合培养液来培养哈茨木霉,具有产孢量高、培养成本低的优点.试验还发现,以组合培养液和麦麸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固体培养基完全可以代替纯麦麸培养基.  相似文献   
422.
为揭示粤西3座供水水库(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及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08年6月在各水库大坝前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运用SMT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烧失法和ICP-MS法分别测定其柱状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和7种重金属(Cu、Pb、Zn、Cd、Ni、Cr与Hg)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总氮质量分数为1.13~3.37 mg·g-1,有机质为11.83~20.37 mg·g-1,其表层总氮、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高州水库〉大水桥水库〉鹤地水库,总磷的质量浓度在0.22~0.77 mg·g-1之间,其表层总磷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在垂直剖面上,总氮、总磷与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16 cm至表层沉积物垂直断面显著高于其他断面,表明近些年来水库内源营养盐负荷逐渐加重。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均高于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3座水库间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其中鹤地和高州水库的Zn和Pb污染相对严重(质量分数分别为Zn:353.15、693.35 mg·kg-1;Pb:74.51、127.91 mg·kg-1),大水桥水库的Cr和Ni污染相对严重(质量分数分别为Cr:238.69 mg·kg-1;Ni:251.06 mg·kg-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3座水库Cd和Hg具有高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其他重金属则处于轻微的生态危害等级。同时沉积物高有机质的质量浓度经矿化分解可能加剧水体重金属生态危害。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其他相关资料可知,粤西农业区大量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汇入造成水库初级生产力提高并最终沉降可能是沉积物营养盐、有机质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23.
基于斑马鱼和发光细菌评估制革废水毒性及其削减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制革工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评价制革废水的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毒性的削减效率,选择费氏弧菌、明亮发光杆菌、斑马鱼幼鱼及其胚胎作为受试生物,分析了制革废水的急性毒性和发育毒性,比较了不同受试生物对制革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并结合理化指标对废水的毒性削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受试生物的敏感性大小为斑马鱼胚胎明亮发光杆菌斑马鱼幼鱼费氏弧菌明亮发光杆菌斑马鱼胚胎斑马鱼幼鱼费氏弧菌;发光菌及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过整个工艺处理后,废水的急性毒性已降至检测线以下,即0TUa;斑马鱼胚胎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制革废水仍存在急性毒性,基础毒性当量为0.5 TUa,同时还对胚胎的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对胚胎孵化及畸形的毒性当量分别为0.7 TUa和0.13 TUa。综上可知,处理后的制革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已得到初步的有效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更大程度削减毒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4.
应用三门湾沉积柱样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 k37)与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El Ni?o/La Ni?a事件;利用3种浮游植物标志物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甲藻甾醇(dinosterol)和长链烯酮C37(alkenones)来恢复单一种硅藻Diatom、甲藻Dinoflagellates和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U k37估算温度在15.19~17.61℃波动,与当地秋季海水实测温度接近.U k37估算的温度清晰地再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且其波动可能与El Ni?o/La Ni?a震荡有关.(2)浮游植物标志物总含量变化范围为710.7~6998.5 ng·g-1,180年以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沉积记录中硅藻相对比例最高、甲藻次之,硅藻/甲藻比值在2.1~7.2波动,表现出近岸浮游植物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3)El Ni?o/La Ni?a事件可影响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变化,在El Ni?o盛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剧增,而浮游植物种类数及群集多样性程度明显减少.另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季节性规律不明显,El Ni?o事件可能是影响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5.
未焊透缺陷是压力管道焊接接头常见的一种缺陷,严重时可导致管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研究未焊透缺陷对管道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含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化,通过研究其极限内压和极限弯矩随未焊透深度、环向长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获得了单一载荷作用下的含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的极限载荷估算公式和极限载荷曲线簇。最终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建立一种未焊透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含缺陷工业管道的安全评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6.
李磊  黄士林  唐峰华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7):1715-1719
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东海近岸海域采集了4种贝类,对不同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06年6月调查海域4种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范围为0.25-0.59mg·kg^-1,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a)体内残留量最高;2007年6月残留量范围为0.80-1.50mg·kg^-1,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残留量最高。在2次采样间4种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的平均值表现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牡蛎〈紫贻贝。2006年6月调查海域各站点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范围为ND-0.78mg·kg^-1,平均值为0.31mg·kg^-1;2007年6月残留量范围为0.20-2.22mg·kg^-1,平均值为1.19mg·kg^-1。2次采样间贝类体内挥发性酚在调查海域的分布格局为东海中部〉东海南部〉东海北部。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主要受自身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427.
李磊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12):2941-2947
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分别对长江口海水中的营养盐(DIN、SiO32--Si、PO43--P)进行调查,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机理,并对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春、夏季表、底层DIN、SiO32--Si的平面分布有从近岸向离岸逐渐降低的特点,而PO43--P则表现出一种缓冲现象;各营养盐在表、底层的质量浓度春季均小于夏季,且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均为NO3-_N;DIN、SiO32--Si主要来源于径流输入,PO43--P则有多种来源。春、夏季表、底层SiO32--Si/PO43--P、DIN/PO43--P均远大于Redfield值,具有营养盐比例不平衡的特征,且DIN/PO43--P、SiO32--Si/DIN、SiO32--Si/PO43--P在长江口海域的分布不均匀;从浮游植物吸收DIN/PO43--P的配比分析,PO43--P是春、夏季长江口海域潜在性营养限制因子;春、夏季E值均远大于富营养化阀值,该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28.
429.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吸收塔的结构形式及喷嘴、喷淋层、除雾器、侧进式搅拌器、氧化空气管等塔内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30.
基于遥感的海洋溢油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及其产品大量进入海洋将对生态和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现代遥感技术可实时获取溢油相关信息,在溢油应急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遥感平台及手段为切入点,介绍和分析遥感溢油监测现状,在遥感溢油监测向着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除依靠传统遥感(可见光/近红外,微波)外,需加强紫外遥感溢油监测研究,并注重高光谱和偏振溢油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