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71.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导致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逆向发展.采用EwE5.1(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对南海北部大陆架分别建立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9~1992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7~2000年)和21世纪初期三个代表时间段的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模型.通过三阶段的流量、生物量、生产量、捕捞量、系统总流量、总循环流量以及Finn's循环指数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近20 a的过度捕捞导致系统与渔业资源逐渐"退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休渔政策对此有一些缓和作用,但总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172.
为寻找最佳培养条件及外源物强化蒽醌染料活性艳蓝19(RB19)的微生物脱色效果,同时探究最适外源物对微生物功能酶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揭示其微观作用机制,以经茶叶渣驯化而来的混合菌群DDMY2为作用微生物,将其置于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外源物条件下(复合激活剂、不同氮源、碳源等)与RB19作用,并计算脱色率.通过酶活检测、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在菌群DDMY2对RB19脱色过程中,复合激活剂A(Activator,A)对DDMY2主要功能酶活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菌群DDMY2对RB19(200 mg/L)在72 h的脱色率达到80.25%,比富氧条件高36.37%.加入复合激活剂A能够有效提高脱色效率,且在初期促进作用明显,样品"DDMY2+A"在24 h的脱色率较样品DDMY2高出9.38%.酵母提取物为最佳外加氮源,而外加碳源对染料脱色效率无明显提升效果.同时,Mn2+和氧化还原介体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与复合激活剂A联用可使脱色效率进一步提升约5.41%.RB19的脱色效率与菌群胞外偶氮还原酶、醌还原酶活性有关,加入复合激活剂A可显著提高细菌胞外偶氮还原酶活性.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未加复合激活剂A的混合菌群DDMY2相比,加入复合激活剂A对混合菌群DDMY2群落结构有明显地影响,可使得肠杆菌属、产碱菌属等功能微生物更好地进行富集.因此适合的外源物(如酵母提取物、Mn2+和氧化还原介体ABTS、复合激活剂A等)能够显著提升菌群DDMY2对RB19的脱色效率,其微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菌群功能酶活性及富集优势功能菌属以提高其脱色效率,为强化蒽醌染料微生物脱色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3.
MTT法测定大肠杆菌活菌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分析MTT比色法中的工作波长、反应时间、MTT用量、菌龄、二甲基亚砜(DMSO)等因素对大肠杆菌活细菌计数的影响.同时,通过与平板计数对比,确定了MTT细菌计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细菌数在107~109cell·mL-1范围内时,双波长MTT法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的活菌数量,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MTT溶液用量...  相似文献   
174.
陈帅  金星龙  王晓艳 《安全》2023,(1):65-70
为了解校园安全现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校内交通安全素养模型,对大学生校内出行基本信息、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内出行方式以步行与自行车为主,路程在10 min以内和10~30 min占比较高;79.97%学生认为校内比校外安全,学生在校内道路倾向于做出不安全行为,导致道路安全性降低;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呈显著相关(p<0.01);计划行为理论可用于校内学生交通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175.
文章对一株利用秸秆粉——无机氮源培养基的细菌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粗提和性质分析。该絮凝剂对于高岭土——氯化钙悬浊液的絮凝率达93.96%,效果较好。将该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发酵培养,经测定,主要絮凝成分位于发酵液上清液中,对发酵液上清液进行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在室温25℃、pH为7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采用乙醇法对发酵液上清液进行提取,即可得该微生物絮凝剂粗品。经Molish反应及茚三酮反应显色可知,该絮凝剂含有糖类及蛋白成分,经苯酚硫酸法测定其中糖含量占湿重的11.666%,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其中蛋白含量占湿重的0.586 4%,经薄层层析分析得,该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的主要糖类成分为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76.
针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仓库防火分区超过规范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FDS对该仓库进行了火灾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存放货物的量以及排风机的通风量可以实现控制火灾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细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高,但在相似等级的生态条件下其代谢功能或具有趋同性.为探讨微生物群落的这种环境属性并验证其用于流域功能单元划分方面的可行性,本文以天津市独流减河流域上游汇水段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从河道干流(MS)、左岸支流(LT)和右岸支流(RT)这3个连续的空间单元入手,研究沉积物中细菌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代谢丰度,并探讨其作为流域功能单元划分关键因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河流沉积物之间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Chao1、 Ace、 Observed_species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呈现支流显著高于干流的现象(P<0.05).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等级河流沉积物中差异不显著,但其功能代谢丰度则表现为干流显著高于支流(P<0.05),而不同支流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发现,除可交换态磷和硝态氮之外,其他理化性质在不同河流空间单元之间差异不显著,但pH和铁铝结合态磷显著影响了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机质和总氮则与细菌功能代谢密切相关.研究同时发现,基于细菌代...  相似文献   
178.
太湖水-气界面温室气体N2O日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N2O的来源,湖泊中N2O产生机理,监测了太湖水-气界面四季N2O日通量,并分析了N2O日通量变化特征,发现太湖大部分时间是N2O的源,少部分时间是N2O的汇.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N2O日通量分别是0.018 mg/(m2·h)、0.065 mg/(m2·h)、0.003 mg/(m2·h)和-0.002 mg/(m2·h).夏季较高,而春、秋、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179.
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细胞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毒性,其3 d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约为5和0.5μg·L-1。此外,PFOA和PFOS均对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显著的非单调剂量-毒性效应,并且在环境浓度范围(0.6μg·L-1)内均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潜在的类雌激素作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0.
运用实时定量即时聚合链式反应RT-PCR方法,研究了双酚A对斑马鱼成鱼肝脏的功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28 d半静水暴露以后,FGF8A和STAU 2 表现出传统的正剂量—效应关系,CLDN 1和CALCA的表达为倒剂量—抑制效应关系,SP 4基因在15 μg·L-1 双酚A时表现为显著抑制效应,但是在150 和1 500 μg·L-1却表现为显著的诱导效应。 试验进一步探讨了这些表达异常的基因在双酚A干扰去除后能否自我调节和修复。结果显示,CLDN 1能恢复到正常表达水平,而其他4个基因在低剂量组却维持原来的高毒性作用水平甚至表现出更高的毒性作用。研究证明双酚A对斑马鱼成鱼肝脏的基因转录调控具有一定的非单调剂量—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