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推动雷达数据在贵州高原山区的应用,针对高原山区的气候与地形特点,基于雷达数据的优势,本文对此类高原山区应用星载雷达数据进行初步探讨。利用TM影像4,3,2波段和雷达SAR数据,通过不同融合方法进行融合,应用标准差、信息熵、相关系数等参数对融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得到的图像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同时也增加了雷达数据的纹理信息。其中PC变换能够最好地保持TM数据的多光谱特性,对于植被信息最为突出;HSV变换很好地保留了SAR数据的纹理信息,有利于居民点、建筑物等目标的识别;GS变换增加了图像的可识别度,但降低了整体的清晰程度;Brovey变换效果最差,图像失真较大。  相似文献   
142.
为探讨大气PM_(2.5)重金属对居民疾病死亡率的关系,本研究收集了近几年部分城市大气PM_(2.5)中重金属浓度数据,居民肺癌、肝癌、白血病死亡率数据,以及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大气PM_(2.5)中重金属与上述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大气PM_(2.5)中Mn浓度的影响最大;(2)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均与大气PM_(2.5)中Cu浓度关联性大;(3)大气PM_(2.5)中Zn浓度对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影响大;(4)居民肺癌死亡率与大气PM_(2.5)中Ni和Cr浓度关联性大;(5)大气PM_(2.5)中Ni、As和Cr与居民肝癌死亡率关联度差别不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6)大气PM_(2.5)中As浓度对居民白血病死亡率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3.
选择矿山尾矿(铜矿渣)和城市污泥为实验材料,分别制备其浸出液,用以考察浸出液对小麦和玉米的毒性影响。通过对小麦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和芽长这2指标的检测,研究添加尾矿对城市污泥浸出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污泥浸出液对玉米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芽长均会产生抑制作用。向污泥中添加尾矿可以降低城市污泥浸出液的毒性,提高城市污泥应用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使城市污泥资源利用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4.
贵州乌江流域是典型的山地流域,对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演变关系进行探究,对于今后推动山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截取2004-2016年贵州乌江流域43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2个维度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序列上,贵州乌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处于波动上升阶段;在空间上,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东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普遍较高,中部和西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东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上升趋势明显。(2)在全域空间上,贵州乌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空间分布存在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空间独立性不断减弱;在局部空间上,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高低集聚明显。(3)贵州乌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处于波动上升阶段,协调发展度由中度协调发展水平上升到较高度协调发展水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5.
为研究贵州遵义松林镍(Ni)-钼(Mo)多金属矿区土壤和农作物钒(V)污染情况,采集矿区旱地土、水稻土、森林土和农作物样品进行V含量分析,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危险商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土壤V平均值为406mg/kg,分别为对照样品V(82mg/kg)和贵州土壤V背景值(139mg/kg)的4.95、2.92倍。其中,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V平均值分别为446、303、470mg/kg,均出现V富集现象。(2)矿区3种类型土壤V污染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污染。水稻土和旱地土的危险商指数(HQ)均小于1,V造成健康风险的可能性较小。(3)6种农作物V为16.25~22.42mg/kg。水稻、玉米、甘薯、白菜和萝卜的HQ分别为13.25、1.44、1.40、6.36和2.57,表明长期食用这5类农作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V健康风险,尤其以水稻和白菜的V健康风险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6.
基于GIS的百花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并结合Spearman分析法,探究百花湖流域1997年、2007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5种水质指标年均值的响应。结果表明:1997—2017年流域内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递增,耕地面积递减,林地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0%以上;在土地转移中林地、建筑用地和耕地之间的转移最大,林地和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1997年水质最好,2007年水质最差,2017年对流域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后水质有所改善;相关分析得出建筑用地、耕地与TN、TP、NH_3-N呈显著正相关,对TN、TP、NH_3-N有"源"的作用,林地与TN、TP呈显著负相关,对TN、TP有"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采用ICP-MS分析了贵州遵义松林Ni-Mo多金属矿区表层土壤(旱地土和水稻土)及6种农作物样品的重金属Cu、Zn含量。结果显示,矿区旱地土Cu、Zn含量分别为31.3~148.5和101.0~346.0 mg/kg,平均值分别为65.1和233.0 mg/kg;水稻土Cu、Zn含量分别为46.3~67.3和169.0~358.0 mg/kg,平均值分别为55.8和234.0 mg/kg;两种类型土壤Cu、Zn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u,32.0 mg/kg;Zn,99.5 mg/kg)和参照样品(Cu,23.3 mg/kg;Zn,82.0 mg/kg)。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矿区土壤Cu、Zn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土壤样品为轻污染和中污染,部分土壤样品达Cu、Zn重污染等级。矿区农作物样品中粮食类和蔬菜类样品的Cu平均含量分别为3.64和5.81 mg/kg;Zn平均含量分别为22.54和35.79 mg/kg。运用危险商法对矿区农作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水稻和白菜Cu、Zn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分别为2.83和2.90 mg/kg),表明这两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其余作物(玉米、甘薯、辣椒、萝卜)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指数小于1,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48.
149.
基于微空间单元的岩溶峡谷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4年、2010年和2015年分辨率均为2.5 m的SPOT等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创建200 m×200 m网格的微空间单元,计算单元网格内地类面积占比、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并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法,深入研究岩溶峡谷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4年林地、耕地、聚落和裸岩裸土网格内平均占比分别为6.46%、11.76%、0.87%、28.86%,2010年分别为10.36%、8.77%、1.27%、27.13%,2015年分别为9.13%、10.30%、26.18%、1.29%;(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3)耕地热点区呈减少趋势,且后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林地热点区总体增加,裸岩裸土极热点区逐渐向研究区东北部收缩。而近几年土地利用程度热点区逐渐向研究区西北部延伸,花椒林则主要分布于北部干热河谷地带。简而言之,花江峡谷区林地面积增加,且逐渐向集中连片演变,而裸岩地逐渐向峡谷区北部以及东北部收缩,研究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土地压力减小,生态环境逐渐转好。本文以典型岩溶地貌单元为代表,揭示中国西南岩溶山地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内部差异性,对研究更大尺度土地利用演变特征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
不同地域4种常用树种滞尘和吸滞重金属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见树种叶片滞尘及吸滞重金属的能力,本研究收集了4种常见绿化树种在多个城市的滞尘及吸滞重金属数据,用数理统计、区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树种叶片在多城市环境滞尘和吸滞重金属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贞、悬铃木和广玉兰的平均滞尘量差异不大,香樟滞尘量略低于其他3树种,但女贞叶片的滞尘潜能最大;女贞、广玉兰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北方城市大于南方城市;在季节滞尘上,女贞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夏季低于秋季,悬铃木、广玉兰和香樟则是夏季高于秋季;多城市树种吸滞重金属分析显示,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量的树种均是香樟,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潜能的树种分别是女贞、悬铃木、香樟和香樟;香樟叶片对Pb、Cd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城市比其他3树种更具有应用普适性;女贞叶片对Cu、Zn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比其他3树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