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文比较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钙、镁的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干友化法、1mol/LHCl振荡提取法(振荡法)和1mol/LHCl静止浸泡提取法(浸泡法).结果表明,振荡法和浸泡法对钙的测定结果平均分别为干灰化法的101%和92.0%,对镁的测定结果平均分别为103%和97.6%.振荡法和浸泡法与干灰化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它们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因此,在大批量样品的常规分析中,1mol/LHCl提取法可代替干灰化法.  相似文献   
82.
近十年水中硫化物测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1985~1996年间报道的水中硫化物方法概况,内容包括:水样的预处理方法,水样测定的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地面水中重金属元素Cu、Zn、Cd、Pb、Cr、Ni及Hg溶解态与悬浮态的分离技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上述元素,并比较了分离后两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差异。实验结果,重金属元素大部分以悬浮态存在于水体中,溶解态的含量极微。采用最佳的过滤分离(滤膜和滤纸)和离心分离技术,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而澄清分离是不可取的,因其难以规范化。指出在地面水分析中,必须建立严谨和统一的地面水预处理技术,才能保证环境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84.
分析了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理化性质特点,综述了其处理处置的目的和处理现状,以及污泥处理的常规方法和特点,并对目前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了慨述。  相似文献   
85.
对自来水二氧化氯消毒控制三氯甲烷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二氧化氯预消毒替代预氯化消毒可以降低水中的三氯甲烷,预消毒处理后形成三氯甲烷的反应受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使用二氧化氯与氯配制的混合消毒剂消毒时,随二氧化氯含量增加,水中的三氯甲烷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6.
成都夏冬季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组分及气态前体物在线监测设备(GAC-IC)对成都市2017年夏、冬两季大气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及气态前体物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其污染特征及冬季一次典型污染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冬季PM_(2.5)质量浓度为100.2μg·m~(-3),显著高于夏季(34.0μg·m~(-3)).WSIIs是PM_(2.5)的重要组成,对夏、冬季PM_(2.5)的贡献分别可达52.9%和53.3%.夏、冬季的二次离子(SNA)占WSIIs的比例分别为73.2%和87.6%,其中,SO_4~(2-)和NO~-_3分别是夏、冬季SNA的主导组分,对SNA的贡献分别为37.7%和59.7%.冬季NO~-_3/SO_4~(2-)比值(2.7)显著高于夏季(0.8),体现了移动源(尤其是机动车源)对该季节PM_(2.5)的重要贡献.受来源及气象条件差异的影响,两季节SNA的日变化规律明显.在冬季,随着污染加重,各化学组分及主要气态前体物浓度均显著增加,NO~-_3是引发重污染的关键组分.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成都两季节气团来向差异明显,夏、冬季聚类对应的WSIIs分别以SO_4~(2-)和NO~-_3为主导,成都周边地区的近距离低空传输对该城市PM_(2.5)污染贡献重大.  相似文献   
87.
PFOS前体物质(PreFOSs)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氟化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以全氟辛烷磺酸前体物质(Pre FOS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PF1,经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sp.).在温度为30℃、p H为7.0~7.2条件下,菌株PF1对全氟辛基磺酰胺(PFOSA)和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Et FOSA)48 h降解率分别为14.6%和8.2%,对PFOS无降解能力.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FOSA的降解产物为PFOS;N-Et FOSA能被降解生成PFOSA和PFOS,同时也产生少量的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FOSAA).由此推断Pre FOSs降解途径,在菌株PF1的作用下,PFOSA脱去氨基直接转化成PFOS.NEt FOSA主要有2种降解途径:(1)N-Et FOSA脱乙基产生PFOSA,PFOSA再进一步脱氨基生成PFOS,此为主要途径;(2)NEt FOSA中的N-乙基被氧化成乙酸基生成FOSAA,FOSAA进一步脱去乙酸基生成PFOSA,并最终脱氨基生成PFOS.  相似文献   
88.
为满足大气非甲烷烃(NMHCs)时空分布监测需求,开发出一套可用于移动观测的小型在线测量系统.环境空气经Teflon膜去除颗粒物后,以100 m L·min-1流速采样进入多床吸附剂捕集阱,样品气中的NMHCs在-10℃的温度下被捕集,之后,捕集阱经高纯氮气反吹后迅速升温至300℃,载气(高纯氮气)以1.6 m L·min-1将解吸出的样品送入GC-FID进行检测.通过系列条件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组合和仪器运行的最优参数,在此条件下,本系统最低检出限为0.01 nmol·mol-1(顺-2-丁烯),标准工作曲线R2为0.9991~0.9998,10次重复实验RSD3%.本系统与现有商业化设备TH-300B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实际外场应用中,运行稳定性高、能准确追踪12种典型NMHCs的大气浓度变化,可为定量分析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制提供关键前体物信息.  相似文献   
89.
一是全面排查,摸清底码。对辖区范围内燃煤设施治理和司炉工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全面入户调查,对燃煤设施型号、吨位、治理设施环保达标等具体情况逐一登记并建立台账,二是限期整改,规范操作。对排查情况分门别类落实整改措施.对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  相似文献   
90.
较全面地剖析和解读了目前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现状,通过燃烧后、燃烧前、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对比,提出各种捕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