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安全科学   27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910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169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评价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水平是政府和高耗能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首次提出将物元综合评价法应用与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评价,并构建了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评价的物元综合评价模型,针对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和各指标之间等级划分不相容性的特点,应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物元模型,通过权重与关联度计算对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等级进行识别。实证结果表明:基于物元评价法的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精细、合理。  相似文献   
992.
实验旨在研究盐类对模拟胞外聚合物(EPS)溶液在超滤和微滤过程中膜污染影响,通过添加与无添加盐类的模拟溶液的比较,研究盐类对EPS膜过滤在死端过滤过程的影响。实验考察了不同模拟溶液的膜通量衰减情况和滤饼比阻,并利用Hermia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验证膜污染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超滤过程中,Ca2+和Al3+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膜通量,降低滤饼比阻,延缓膜污染;在微滤过程中,两者的添加反而降低了初始通量,添加Ca2+后滤饼比阻值反而有所增大;Na+对超/微滤过程影响很小。通过Hermia模型拟合分析发现,在超滤过程中,添加盐和无添加的溶液均以滤饼堵塞机理为主,而在微滤过程中则是以中间堵塞和滤饼堵塞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生物营养物处理工艺剩余污泥中温水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生物营养物处理(BNR)工艺剩余污泥性质差异及其中温水解特性,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来源于Orbal氧化沟(OD)和倒置A2/O工艺剩余污泥在中温水解过程中污泥浓度、营养物释放、污泥粒径、污泥絮凝性、污泥比阻及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历时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泥龄(约18 d)条件下,Orbal OD剩余污泥氮含量较高,倒置A2/O剩余污泥磷含量较高,两者VSS/SS均低于0.6,导致中温水解过程污泥减量空间有限、氮磷释放速率不同。此外,尽管倒置A2/O工艺剩余污泥絮体尺寸及絮凝能力明显大于Orbal OD工艺剩余污泥的对应值,但两污泥比阻相近。中温水解过程中,两污泥絮体的尺寸均变小、絮凝能力均降低、比阻均增高;两者的胞外聚合物均呈现增高再降低趋势,且蛋白质均占EPS质量的75%以上,为主要的胞外物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弱视条件下群体疏散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人在弱视情况下的行为特征,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逃生模型,对弱视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进行了模拟。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人的学习能力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模型加入吸引子使模拟人的疏散行为更为灵活。基于人能通过熟悉周围环境作出合理判断的学习能力,引入了"积累步长"的概念,使人的沟通判断能力(走过的路径、边界和出口位置通过交流能够获取)在模型中得到体现。获取足够信息的人可以避免多余的寻找,降低了逃生时间,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互助行为。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并讨论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群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现有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特点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出发,以知识的形式化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用户在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从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及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将环境信息系统相关认知活动分为对象分层、空间意象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EIS的数据组织、推理机制和交互设计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种滞后性,源自于认识上的误区,二元结构社会结构的束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观和城市发 现实矛盾。解决这个问题,只解决思想,积极推进城市化,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97.
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及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诱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接种物和诱导物对球孢白僵菌总胞外蛋白酶及类枯草杆菌蛋白酶(Pr1)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不同接种物产生的总胞外蛋白酶及Pr1活性有明显差异;不同诱导物对产酶水平也有较大影响。其中芽管状物在蝉蜕诱导液中的总胞外蛋白酶和Pr1活性均最高,诱导12h酶活性达高峰,不同来源的菌丝产酶水平有差异,在诱导液中,接种物总胞外蛋白酶和Pr1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总胞外蛋白酶活性和Pr1活力间没有直接的  相似文献   
998.
浸矿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因其在细菌和矿物界面之间的重要作用而成为生物湿法冶金研究的热点。目前,浸矿微生物EPS研究集中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EPS组分分析、EPS合成途径和EPS对硫化矿物的生物作用过程等方面。详细归纳并总结了浸矿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针对高铁酸盐在酸、碱性环境下氧化性和稳定性的不同,采用pH调至1、3、5、7、9、11、13的剩余污泥,投加高铁酸盐溶液进行研究,考察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比阻)以及减量化效果,包括破解液性质(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酸盐PO43-、总磷TP、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物SCOD、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性状(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粒径)。结果表明:pH由低到高,破解液中各类污染物浓度总体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高铁酸盐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氧化效果均优于中性条件。其中,pH达13时减量化效果最佳,氮素和有机物质溶出最多,然而此时的脱水性能最差;pH为1时破解液中磷素最多,达90.6 mg·L~(-1)。当pH为13,每g污泥(干重)的高铁酸盐投加量为15 mg Fe时,1 g MLVSS的污泥SCOD释放量达1.13 g,TN、SCOD、TOC释放量分别为179.3、3 507.9和1 134.3 mg·L~(-1),在达到污泥减量化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破解液的后期资源化回收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高负荷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同步脱氮除碳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构建了一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结果表明,C/N=40进水条件下能够完成颗粒化,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呈表面光滑结构紧实的椭球体。随着颗粒粒径增大,其比好氧速率提高、含水率下降、沉降性能变好、生物量增加。颗粒形成过程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先增加后受水质冲击减少,之后又明显提高,整个过程中多糖与蛋白质之比(PS/PN)持续下降,EPS中的蛋白质对颗粒的形成影响较大。SBR中的好氧颗粒污泥能够同时高效去除进水中的COD、N H_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4%、96%和93%,反应器的反硝化性能良好。C/N=40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中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促进颗粒化的优势菌门(包括Saccharibacteri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Chloroflexi)。同时,在颗粒污泥中,异养硝化、好氧/缺氧反硝化菌属丰度较高,表明异养硝化-好氧/缺氧反硝化菌属可能存在于好氧颗粒污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