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提升农民幸福感是中国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和重要议题。有别于以往多数分析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对农民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该研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分析主观感知的环境污染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主观感知的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农民幸福感。其中相比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主观感知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对农民幸福感的负向影响较为严重。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逆向概率加权法和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工具变量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该基准结果仍然稳健。②异质性估计结果表明,主观感知的环境污染对高学历、中西部地区和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③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身体健康、农民心理健康和农民务农时间在主观感知的环境污染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农民身体健康中介效应占比为19.1%,农民心理健康中介效应占比为11.7%,农民务农时间中介效应占比为5.4%。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继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着重整治农村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治理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效果;关注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缩小中西部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农民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幸福差距”。  相似文献   
92.
93.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妨碍城乡差距的缩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因此,分析影响农村环境的成因及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猪、沼、果(蔬菜)"能源生态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万秋生态养殖场实施"猪、沼、果(蔬菜)"能源生态模式工程,其采用三级厌氧消化工艺,以沼气为纽带,连接种养业,不仅有效处理养殖污染物,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增收节支,提高生态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该工程不仅做到经济和环境保护双赢,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5.
加州的农民希望开发新的燃料一植物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农作物的试验,这些农作物可以加工成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96.
97.
还要教育谁     
雪子 《沿海环境》2000,(8):26-26
今年北方的沙尘暴闹得人 心惶惶,人们还来不及擦亮眼睛,便有人重提一句老话:“关键是要教育农民。” 确实,那些地方的农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多年来不计后果砍树开荒,植被受损严重,使得沙尘暴常来常往,今年的“发作”,不过是严重一些而已。 但仔细想想,这句看着没错,说得也很通俗很轻巧的话,却似乎不那么全面。 先说说眼下的事。,现在,大西北地区的人们种树种草忙得不亦乐乎,这不单是国家号召的原因,恐怕与国务院制定的“个体承包”的政策不无关系。前阵子,一位朋友回山西老家,我问你家种树吗?他说,只要种下的树能是咱…  相似文献   
98.
旨在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并究其根源,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给农民健康带来的危害,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10月,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农业和农村安全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关键一环,为提升其治理效果,需要引入村规民约和社会监督的双重力量,构建包括社会监督在内的完整规制体系.将村规民约与社会监督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分析村规民约与社会监督对农民生活垃圾处理行为的影响,并在不同监督主体的情境下,分析村规民约对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的影响效果.结果 表明:(1)村规民约在促进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村规民约的惩戒规制机制作用显著,然而其价值导向和传递内化机制未能发挥应有功能,表明村规民约存在"相对性制度失灵"现象.(2)社会监督对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有正向影响.村干部、村民邻里和保洁员作为监督的中坚力量,其构成的社会监督网格能有效约束农民的垃圾处理行为,其中,村民邻里监督的效果最好.(3)社会监督在村规民约与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间起着调节作用.社会监督由于集成了不同群体的优势特征,弥补了村规民约存在的缺陷,因而提高了村规民约对农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为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