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火源和壁面材料对轰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轰燃是建筑火灾中一类特殊的火灾现象,其引起的危害是巨大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轰燃的产生,在这些因素中,火源类型大小及壁面参数等对轰燃发生时的热烟气温度和热释放速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区域模拟方法计算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火源对火灾的蔓延影响十分显著;墙壁材料可燃的难易程度会大大改变轰燃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82.
中国森林火灾周期振荡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波分析具有自适应性和数学显微镜性质,能将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成分组成的复杂的时间序列分解成频率不相同的子序列.本文采用Matlab 6.5软件对1950~2002年中国林火统计资料进行小波分析,采用的小波是Daubechies 10.结果表明,1950~2000年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5以后受害森林面积基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年际间变化不大.10年和30年尺度上的变化反应出气候和植被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燃物的变化表现出近10年周期的波动性.1950~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次数整体上是下降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测和扑救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人为火源进行了严格控制,近年来林火发生次数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3.
针对粉尘爆炸的特殊风险,以粉尘爆炸特征参数为基础,从爆炸环境形成和13种点火源出现可能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风险辨识方法,突出了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在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中的重要性,并以面粉厂制粉系统为例进行了点火源危险性的辨识分析。对控制粉尘爆炸的最新防护方法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总结并分析了常用粉尘爆炸预防和防护措施及相关技术装置,指出了对应的使用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84.
根据火灾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热塑性外保温材料火蔓延速率模型。该模型对实际燃烧过程做了一定的假设简化,主要考虑了材料厚度和火源位置对材料燃烧发展过程的影响。并提出无量纲参数"耦合燃烧度",用来表征热塑性材料的燃烧壁面与高温熔滴形成的油池火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基于ISO9705全尺寸热释放速率实验室,采用20×20×10 cm3正庚烷油槽火源为火源样式,设计了4种不同的燃烧工况研究EPS外保温材料的火蔓延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火蔓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指数增长,EPS的火蔓延速率的回归方程通式为Vp(t)=Aexp(Bt),与理论推导方程Vp(t)=φ1exp(φ2t)有较好的相关性。当EPS的厚度为50 mm时,火蔓延速率增幅最小;"耦合燃烧度"越大,火蔓延速率增长越快;"耦合燃烧度"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火源位置下,"耦合燃烧度"从大到小为中火、底火、顶火、边角火。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有效预测热塑性外保温材料的火蔓延速率。  相似文献   
85.
30年前——一场由液化石油气引发的悲剧1984年11月19日,大约凌晨5:30,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圣胡安区(San Juan Ixhuatepec),一家液化石油气(LPG)储运站发生严重的火灾和一系列的爆炸。事故造成约600人死亡,7 000人受伤,20万人被疏散,储运站沦为一片废墟。20 km外的地震监测仪记录下了这些爆炸的强度,其中最猛烈的一次爆炸相当于里氏0.5级的地震。大多数的伤者和死难者都是周围社区的居民——这些居民的住所离储运站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我国煤矿重特大火灾事故一般性特征及致灾原因,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域、地点、煤矿所有制、点火源、外部致灾原因等维度综合分析2000—2021年发生的360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结果表明:第4季度是重特大火灾事故高发期;贵州、山西和黑龙江3省重特大火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45.28%和47.11%;发生在硐室中的特大火灾事故概率最高,占硐室重特大事故的52.38%;2011—2021年发生在采煤工作面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有增多的趋势;乡镇煤矿重特大火灾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在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中的占比均超过了60%,但同比呈梯度下降趋势,且基本保持平稳;由违规明火、自热点火和摩擦撞击引发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占比逐渐上升,而由放电点火和爆破点火引发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占比逐渐下降;管理不善是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细水雾抑制熄灭书架火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水雾灭火系统被建议用于保护对水敏感的环境,例如图书馆的珍稀图书收藏室。该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细水雾控制与扑灭图书库火灾的可能性;论述了确定细水雾应用在图书库火灾防治中的局限性;得到了细水雾的灭火效率与书架火的点火位置以及火源的尺寸(功率)之间的关系,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火源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在现有场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结合元胞自动机提出1种考虑多出口吸引、人员从众行为与火源威胁3者耦合作用的场域疏散模型。此模型综合考虑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定量描述人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出口吸引、从众心理与火源威胁3个影响行人疏散决策的元素归一化,以静态场和动态场耦合作用确定的转移概率作为行人移动的准则。采用此模型,分别对火源位置、火源威胁范围扩散速度在疏散中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火源威胁下行人的疏散过程,再现了行人躲避和趋众行为,能为火源威胁下行人疏散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9.
油库火灾爆炸事故除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外,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近十年来油罐单罐面积越来越大,油库火灾爆炸发生的次数和损失与2000年以前相比急剧增长,特别是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对23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静电是引发油库火灾爆炸几率最大的火源,输、卸油是最易引发油库火灾的操作工艺,人为的操作失误是油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探索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对减少、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0.
针对狭长通道侧向风和不同开口形状对硐室火灾燃烧状态及火焰溢流现象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小尺寸实验台对侧向通风条件下地下硐室火灾燃烧规律进行研究。实验设定了200 mm×400 mm,300 mm×300 mm,400 mm×200 mm 3种硐室开口尺寸(长×高),选取1.2,3.3,5.1 m/s 3种通风速度和13.8,41.4,69.0 kW 3种火源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向风作用下,可燃气更容易被吹出造成火焰溢出燃烧现象;侧向风在中性面上部区域主要起降温作用,在中性面下部区域则起升温作用;通风因子大的开口工况,室内温度更高,也更容易达到轰燃条件;宽且低的开口使得高温气体与通风风流在较低处混合,其结果导致硐室下部温度较高,对火灾初期人员疏散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