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978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73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45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吕利平  李航  庞飞  张欣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6):1529-1536
采用好氧/缺氧交替运行模式处理低C/N城市污水,考察了低温环境下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好氧池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溶解氧分布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好氧/缺氧交替运行模式,对好氧池溶解氧进行分区优化后,在低温环境下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可行性。在所采用的7种工况中,较为优化的工况是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溶解氧分别为0.8~1.2、0.5、1.2~1.8 mg·L~(-1),该工况下亚硝态氮累积率稳定在78%以上,出水总氮去除率在73%左右。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启动前,去除率提高了19.4%,氨氮浓度低于0.60 mg·L~(-1),出水氮素指标显著优于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COD去除率为86.9%~94.9%,出水总磷浓度低于0.15 mg·L~(-1),可控性仍然较强。对于已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的A/O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全年可节约碳源投加资金97×10~4元左右,节约电费42×10~4元左右,有效实现了成本与水质的双赢。以上结果可为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工程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蠕虫捕食是实现污泥减量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具有高效和环保的优点。为了考察蠕虫捕食对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与蠕虫床耦合系统,并以传统的A~2O-MBR、A~2O-MBR-空白蠕虫床耦合系统为对照,3组系统同时稳定运行120 d,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反应器的微生物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2O-MBR-蠕虫床系统微生物丰度变大,多样性降低,有效促进了优势菌的富集;耦合系统中脱氮除磷功能菌得到强化,其中反硝化除磷菌比例达12.71%,使脱氮与除磷过程相互协同,蠕虫床的耦合提高了A~2O-MBR系统脱氮除磷效能。以上研究结果为蠕虫捕食技术在污泥减量与污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评价海域水质类别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插值技术可以对污染物分布状况进行面状连续表征,是对点位法评价的有效补充。笔者根据现行海水水质评价方法,类比给出近岸海域水质类别空间分布评价的流程:单指标空间插值-单指标水质分类-多指标水质类别判定。研究了反距离加权插值参数的选取方法,并以点位密度不同的全国近岸海域(开放型)和渤海海域(近封闭型)为例进行了插值实验。 结果表明:对目前的点位分布情况而言,全国近岸海域参数设为p=3,N=4, C=200m较为适宜;渤海海域参数为p=2,N=5,C=200m较为适宜。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开放海域的拟合效果要优于近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996.
生物膜接触氧化法处理苯胺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AN3菌和硝化类细菌构成的复合生物膜降解苯胺 ,研究挂膜过程中苯胺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生物膜内异养菌与硝化类细菌生态分布情况 ,以及水质条件对苯胺代谢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挂膜期间苯胺中的氮首先被降解成氨 ,然后进一步生成亚硝酸根或硝酸根 .反应器内的稳定生物膜主要由AN3菌构成 ,但靠近出水位置生物膜中的硝化类细菌密度较进水位置高 10 0倍以上 .生物膜代谢的最佳pH值范围是 6 9— 7 5 .重金属离子 ,尤其是Hg2 ,通常会对生物膜的代谢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前置反硝化脱氮系统外加碳源在线控制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碳氮比(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对连续流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外加碳源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能使出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N)的浓度在满足出水水质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总回流比大于2碳源不足时,增加总回流比并不能提高脱氮效率;总回流比一定,缺氧区出水NOx--N的浓度达到2mg/L左右时,即使碳源投加量成倍增加,TN的去除率提高不多.在对总回流比与投加碳源量的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加碳源量的控制方案:通过使缺氧区出水NOx--N浓度维持在2mg/L左右来控制外加碳源的投加量,总回流比由进水TN及出水NOx--N浓度的标准值来确定.该控制方案既容易判断碳源投加的最佳点又能节省碳源的投加量,易于在污水处理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998.
SBR工艺交替硝化反硝化运行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交替好氧、缺氧运行方式应用于间歇式污水处理系统(SBR工艺),分别在原水碱度充足和碱度不足情况下考察该运行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原水碱度充足时,交替硝化反硝化的运行方式在处理效率上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原水碱度不足时,交替硝化反硝化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相比,处理效率与出水水质明显提高,出水氨氮可以达到检测水平.当原水碱度的不足量低于所需碱度理论值的1/3时,采取交替硝化反硝化,无需额外补充碱度就可以达到原水碱度充足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如果原水碱度的不足量已超过1/3,采取交替硝化反硝化可最大限度节省额外投加碱度的量,降低处理成本,是一种理想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99.
对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曝气和搅拌时间的控制模式进一步研究 .结果表明 ,ORP(氧化还原电位 )和pH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变化可以作为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运行方式的过程控制参数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时间的过程控制模式 .按照所建立的过程控制模式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分别为 194 5 5~ 92 4 90mg·L-1,2 5 6 8~ 81 4 8mg·L-1和 36 4 6~ 90 5 5mg·L-1.的废水实施交替好氧 缺氧控制 ,经过 2个月的运行 ,COD、氨氮和总氮的下降率和去除率仍然保持在 90 % ,99%和 92 % .因此 ,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控制模式是可行的 ,它不但科学地分配了好氧和缺氧时间 ,提高了反应速率 ,而且为最终实现该工艺的模糊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借助已建立的自养生物膜模型(CANON)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结合进行了理论模拟.被结合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生物膜中自养菌与异养菌活性以及所涉及的全部内在反应(碳氧化、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模拟显示,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影响不大;生长稳定的生物膜系统中异养菌反硝化不是脱氮的主反应(最大脱氮作用20%);厌氧氨氧化左右着脱氮功能.除废水中有机物可被全部去除外,当溶解氧最佳时,系统总氮去除率亦可高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