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通过分析地表裂缝的成因来研究采空区上覆火成岩非连续性破坏,根据现场数据和概率积分法确定了研究的岩土体范围,使用FLAC3D进行建模。布置6条监测线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并与模拟得到的地表裂缝出现位置的变形数据进行对比,模拟得到了岩体塑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造成地表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区上覆岩层中存在产状不均匀的火成岩,且位于松散层下方。采空区影响向上发展至火成岩底部造成火成岩边缘区域局部悬空。当采空区面积足够大时,火成岩上部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进而发生断裂,松散层陷落导致地表裂缝。  相似文献   
62.
唐黎标 《安全》2004,25(4):19-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电气火灾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其中漏电是导致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火灾比起短路等引起的火灾更具隐蔽性,通常是悄悄地发生,失火后也难以找出真正的原因(通常被短路等假象所掩盖),使人们疏于防范,因此,危害性也就更大.充分了解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加强对漏电的防范是当前电气防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3.
安全动态     
国务院安委办督导调研组到华锡集团铜坑矿进行调研7月4日,国务院安委办督导调研组一行在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一司副司长张炳曾的率领下到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进行安全生产工作调研。在自治区安监局副巡视员郑一、方建新处长等人的陪同下,督导调研组深入该矿2号竖井工区等地进行实地察看,了解该矿在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提升设备的运行等方面情况。在随后举行的汇报座谈会上,该矿矿长吴桂才结合安全生产经营工作,从该矿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狠抓安全环保、地压监控、持续加大力度对地表塌陷区的整治工  相似文献   
64.
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是森林火灾、建筑火灾以及工业火灾中普遍存在的燃烧现象,是火灾研究的基础问题。对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行为进行分类,评述国内外的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行为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试验研究的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建立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行为理论模型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流场、化学反应动力学、热解气体组分和炭化过程等。概要介绍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计算模拟的优势。最后指出固体可燃物火蔓延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若干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5.
雷击引燃森林可燃物概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设计的雷击点燃森林可燃物的模拟实验装置,采用大兴安岭地区的松针和白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雷击点燃实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雷击点燃概率方程,并且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可燃物含水率和设备的低压值是决定可燃物是否被点燃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可燃物含水率和电极间距参数条件下的实验证明了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的合理性,并对电极间距改变范围对实验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为探明公交站地表灰尘重金属来源和污染水平,利用PMF模型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在传统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基础上,采用Hakanson毒性响应系数来修正传统权重,引入物元可拓集理论,进而体现重金属的毒理性质和危害程度,建立物元可拓模型对研究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与Igeo、 PN和RI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除Co和V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都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为背景值的1.29~9.30倍,Cu和Pb的点位超标率均为100%,Cr、 Ni和As分别为96.15%、94.23%和96.15%,Co和V未超标.(2)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结果表明,源1为自然源,对V的贡献率为32.12%;源2为自然-交通混合源,对Cu和Co分别为51.50%和33.37%;源3为建筑废弃物污染源,对Cr和Ni分别为45.06%和44.70%,源4为燃煤-交通混合源,对As和Pb分别为49.89%和75.25%.(3)物元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公交站地表灰尘以Ⅳ级(中度污染)为主,13%的样点为尚清洁,37%的样点为中度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样点各...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矿山企业开采的生产效益及确保施工中设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现场声波测试试验与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出的力学参数,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在空区顶板-矿柱体系简化为弹性矩形薄板-H-K体流变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空区处理与残矿回采对围岩及地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区三中段充填回采过程中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Ⅲ-10开采之后,右帮壁形成了9. 8 MPa的压应力集中区;拉应力区域主要存在于充填体内,且大部分拉应力超过了充填体抗拉强度幅值0. 12 MPa;地表移动带范围内垂直方向位移保持在0~1 mm。实际施工中应采取加强充填体强度达0. 27 MPa以上或保留部分矿体支撑顶板等措施确保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68.
官厅流域农田地表径流磷流失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田径流和侵蚀泥沙是磷进入官厅水库的主要非点污染源。针对该流域夏季农田暴雨径流发生的典型情景进行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对该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泥沙和磷流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降雨过程径流累积泥沙产量为30.5l~2493.34g/m^2,受雨强、坡度和作物覆盖的影响明显;径流溶解态磷(DP)中绝大部分是生物可利用性磷(DRP),径流平均DP、DRP浓度都远大于水体允许临界值0.02mg/L,对官厅水体存在直接污染危害。径流累积全磷(TP)流失达O.0439~2.0798g/m^2;估算的流域农田径流全磷(TP)流失水平达2.67kg/(hm^2.a)以上,其颗粒态占969,0以上,可能成为官厅水库浮游生物长期丰富的潜在可利用磷源。降低农田土壤速效磷水平、减少水土侵蚀,是控制库区水华季节性发生和复原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黄壤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探索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水平及其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中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连作烟地>烤烟-玉米轮作地>连作玉米地>林地;CaCl_2浸提磷(土壤易解吸磷)和Na0H浸提磷(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富磷化的同时,其磷素的流失风险明显地提高。连作烟地地表径流总磷(TP)和磷酸根态磷(Ortho-P)浓度明显大于连作玉米地.而林地地表径流TP浓度明显小于旱地;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TP和Ortho-P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为0.957、0.875),因而连作烟地磷素的环境影响潜能明显高于其它旱地以及林地。  相似文献   
70.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8 a对红壤丘陵坡地6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保护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农作区>甜柿区>茶园区>湿地松区>干扰恢复区>恢复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产流主要发生于4-8月,降雨量和2.5~8.0 mm·h-1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量的关键因素.恢复区和干扰恢复区呈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累积径流量增长缓慢;纯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与林木种类密切相关;农耕地由于土壤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累积径流量增长迅速.必须通过构建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防治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