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098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灾害及防治   1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冬春季节风干物燥,居民用火用电量增大,起火因素增多,历来是全年火灾多发期。据北京市消防局近期统计数字显示:进入冬季以后,本市火灾事故明显呈上升趋势。2001年12月平均每天发生火灾32起,比11月份增加63.3%,火灾造成4人死亡;2002年1月6日至7日一天多时间里,北京市消防局接到火警电话近70个,其中用火不慎、电气火灾、吸烟仍是引发冬春季节火灾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遇到危险。居安思危,只有我们平时多掌握一些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方法,遇到险情就能做到临危不乱。  相似文献   
52.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功能复杂,内装修和房内陈设使用的可燃材料多,用电量大,人流活动,火种多,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由于层高拔气力大,这些因素构成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大的特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人员、物质疏散困难,火灾又不便于扑救.  相似文献   
53.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人员伤亡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建筑火灾全风网网络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紧急疏散模型 ,模拟火灾时期疏散时间和建筑物内人员滞留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模拟可能出现的伤亡情况 ,有助于高层建筑的疏散系统设计 ,为火灾的再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 ,也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4.
可移动充气式应急救护装置是一种重点针对地铁火灾的新型消防抢险救援装备,主要由风机、风管、救护站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在救护站内建立正压,阻止外界烟气进入,从而在充满烟气的事故现场建立一个没有烟气的临时安全场所。可用于救助受困人员,方便消防员更换装备和休息调整,以及便于消防部队建立前沿临时指挥点等,为消防部队处置地铁火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提高消防部队在地铁火灾中的抢险救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其它类型的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如商场)等场所的消防抢险救援。  相似文献   
55.
文章简述了拥挤人群疏散数学模型研究的现状和已得到的一些结论,比较了目前几种研究方法优劣,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作为拥挤人群疏散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体系结构和突变条件等研究方向探讨。  相似文献   
56.
在考虑人为恐怖袭击行为情况下,采用地铁轨道区模型实体火灾试验研究了地铁轨道区的火灾场景。得出了模拟地铁轨道区在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烟气浓度,温度,烟密度的变化规律。通电模拟短路以致引燃方式着火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9.66kW。浇洒煤油方式点火,轨道区最大热释放速率达到了204kW。随着电缆的点燃,燃烧进行的较为缓慢,烟气上升至隧道顶,沿着顶部向开口外扩散。C02的浓度变化较为缓慢。至10’41″达到c02释放峰值5027.7ppm;至10’41″时C0浓度达到最大354.0ppm。在轨道区问燃烧过程中,高温烟气始终沿着隧道顶部扩散,低于1.5m的空间是相对安全的;高于1.7m的空间是相对危险区域。火灾中烟气是首先弥漫整个房顶,然后再往下漫延的。  相似文献   
57.
在现行的性能化防火设计中,通常将火灾发展与人员疏散两个过程分开考虑,从而忽略了火场环境对人员疏散过程的实时作用。该方法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笔者借助火灾模拟程序CFAST和人员疏散仿真软件buildingEXODUS,以某地铁车站为例,进行了火场环境实时作用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火场环境会降低人群的判断和活动能力,延长疏散时间并产生其他的不利后果。因此,在防火设计中考虑火场环境对人群疏散的实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地铁在面对各种灾害时,各类防灾及应急设施的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到救援工作的质量。通过实地考察北京、日本(东京地铁车站为主)及韩国釜山城市的地铁车站防灾应急设施,探讨东京和釜山地铁与北京地铁应急设施的异同,并结合我国关于大型现代地铁枢纽站应急预案的研究,针对我国地铁在防灾应急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9.
通过将分区疏散转化为分配问题(Allocation Problem),并采用启发式的A*优化算法,对人员位置固定的公共场所分区疏散进行研究。进一步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模拟仿真系统,在充分考虑公共场所中每个人员的状态、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疏散分区的效果进行模拟;通过与未分区的模拟结果相比较,可以认为,分区疏散有助于人员快速疏散,大大缩短整体避难时间,而且基于移动路径搜索的分区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60.
彭海涛 《环境》2009,(11):42-44
日前,广州的BRT工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舆论对此也是褒贬不一,但是你知道吗?其实BRT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美国存在。而且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移动人行道设想的出现,颠覆性的创意几乎能够替代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地铁交通系统,那么它后来的命运如何?现在还是否存在呢?本文将告诉你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