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基本情况某油库改造工程是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的配套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104m3内浮顶油罐4座、5×103m3内浮顶油罐2座、公路发油系统、消防泵房以及配套工艺管线。1.1项目建设管理体制该油库改造工程由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项目经理部负责统一管理;油库所属石油分公司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主要负责协调地方关系,办理相关手续以及解决施工与安全生产中的矛盾。设计、监理单位为中国石化改制企业,施工单位为中国石化下属化建公司。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在储气井检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案例进行了统计,对每一种案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缺陷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式和检验要点。统计表明腐蚀减薄是储气井最常见的失效形式,腐蚀缺陷应作为储气井检验的重点。在没有其它螺纹连接性能检验方法的情况下,耐压试验应作为储气井定期检验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3.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 sheet was fabricated from a drawable MWCNT forest and then deposited o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film. The film was further coated with a natural antimicrobial peptide nisin.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nisin coating on the attachment of Bacillus anthracis spores, the germination of attached spores, and the subsequent biofilm formation from attached spo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ong adsorptivity and the super hydrophobicity of MWCNTs provided an ideal platform for nisin coating. Nisin coating on MWCNT sheets decreased surface hydrophobicity, reduced spore attachment, and reduced the germination of attached spores by 3.5 fold, and further inhibited the subsequent biofilm formation by 94.6% compared to that on uncoated MWCNT sheet. Nisin also changed the morphology of vegetative cells in the formed biofilm.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nti-adhesion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nisi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had the potential in producing effective anti-biofilm formation surfaces.  相似文献   
14.
方婧  沈冰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143-2151
研究了淡水湖泊水体中氧化多壁纳米碳管(Oxidized-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o-MWCNTs)对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nZnO)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天然胶体及o-MWCNTs的浓度对nZnO颗粒团聚粒径、团聚速率及沉降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nZnO在天然水体中会发生明显沉降,相比去除天然胶体的天然水而言,天然胶体的存在显著减少了nZnO的沉降.这主要归因于nZnO-天然胶体颗粒间的作用能垒高于nZnO-nZnO颗粒间的作用能垒,使得天然胶体的存在降低了nZnO-nZnO之间的颗粒碰撞效率,从而促进nZnO悬浮.o-MWCNTs对nZnO在天然水体中沉降行为的影响与天然胶体密切相关.相比于nZnO的单独沉降,在不过膜天然水中(含天然胶体),低浓度o-MWCNTs的存在增加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从而促进nZnO的沉降,而高浓度o-MWCNTs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和团聚体粒径,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而在过膜天然水中(不含天然胶体),o-MWCNTs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粒径和团聚速率,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且o-MWCNTs的浓度越高,对nZnO悬浮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硅烷偶联剂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改性,制备巯基硅烷改性多壁碳纳米管(SHMWCNTs),并进行了SH-MWCNTs对Cd~(2+)的批量吸附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子能量仪(EDS)、红外光谱(FT-IR)对SHMWCNTs进行表征,探究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Cd~(2+)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等温线特征,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SEM、EDS与FT-IR图谱显示,MPTMS已成功接枝到MWCNTs表面,表明SH-MWCNTs制备成功.吸附时间为90 min,pH为4时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随SH-MWCNTs投加量、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SHMWCNTs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线性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Langmuir 2种模型,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也存在层间扩散的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加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rs,MWNTs)对水中Cd2+的吸附量,使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采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果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和MWNTs的使用量、Cd2+的浓度及干扰离子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为1.5 h、pH为5.3、吸附效果最佳,随MWNTs量的增加Cd2+去除量增加,共存的阳离子会降低对Cd2+的吸附效果,对Cd2+的吸附符合Longmuir吸附定律。研究同时表明,pH小于2时Cd2+能容易从碳纳米管上解吸。初步探讨了Cd2+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江门市某饲料厂1台WNS0.5-1.0-Y燃油蒸汽锅炉,1996年2月安装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发现排污阀附近有泄漏现象,而且锅炉的工作压力一直上不去,锅炉上面布满粉尘,各控制部分和液位计等外露的金属部分都已经严重锈蚀:使用单位以停用和单位转制为由,已经3年没有进行内外部检验,而且水处理设备已经损坏,没有持证的司炉工。拆开漏汽点周围的保温材料,发现锅筒底部已经穿孔,腐蚀呈现溃疡性.超声波测厚表明漏汽处周围壁厚已减至4.5mm(锅筒的公称壁厚为11.0mm),查明漏汽处是由于腐蚀减薄导致穿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试样的方法,模拟压力容器油漆防腐层的状况进行超声厚度值测量,得出了漆层厚度与漆层引起的厚度增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压力容器强度计算公式,探讨了实验结果对压力容器检验中安全评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若壁小沟为四川青衣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该沟处于深切割高山峡谷区,地形坡度陡,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加之较为丰富的降雨,使该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条件。该沟如果暴发泥石流,将对某电站拟建厂房产生威胁。该沟泥石流具有成灾快、危害严重、松散固体物质以坡面崩塌补给为主、活动频率中等等特征。通过野外考察和取样分析,该沟泥石流的性质和类型为中频率—中~大规模—低~高粘度泥石质泥石流。分析预测了该沟泥石流在强烈地震条件下、近期出现不同频率暴雨情况下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沟泥石流减灾工程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红厚壳野生资源的开发型保护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陶忠良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29-1031
从红厚壳的生物学特性和具有的油用、药用、材用、观赏、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角度出发,针对砍伐严重的状况,提出通过驯化栽培、开发油脂应用范围和加强海岸防护林的设置来保护红厚壳;同时建议政府和科研部门重视并探索红厚壳在中药和油脂加工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