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0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安全科学   452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2330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719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超声预处理后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生的有机物物质作为污水厂碳源,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污水厂碳源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通过研究得到,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经超声(20~25 kHz,1.6 W/mL,15 min)厌氧水解1 h后得到的污泥水解上清液,溶解性COD(SCOD)溶出率为26.5%,其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约占SCOD的40.3%,VFA中乳酸含量最高。烧杯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水解上清液最大反硝化速率为5.85 mg NO_3~--N/(g MLVSS·h),可以作为反硝化碳源,而最大释磷速率仅为4.57 mg P/(g MLVSS·h),不适于作为生物除磷碳源。由此可见,水解上清液中SCOD的组成直接影响其作为脱氮除磷碳源的可行性。成本分析表明,污泥水解上清液作为碳源可以产生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2.
冷凝器传热管是电站二三回路重要边界,一旦传热管发生泄漏将导致二回路水质不合格,因此传热管的好坏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本文例举了两个冷凝器传热管失效的案例并简要分析了失效原因,其一是某电厂冷凝器运行约2月后即发生传热管的泄漏事故,其二是某电厂冷凝器在运行8年后发现传热管出现严重减薄及腐蚀产物沉积的现象。为了减少类似的失效事件,目前已经在制造安装阶段和在役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针对某型橡胶密封圈开展加速贮存试验设计,并通过试验预测产品贮存寿命。方法通过分析橡胶密封圈在贮存使用环境下的失效机理,结合橡胶材料性能老化模型,在不改变失效机理、又不增加新的失效机理的前提下,以密封圈整件作为试验对象,用加大温度应力的试验方法加速产品失效过程,根据试验结果预计正常环境应力下的产品贮存寿命。结果采用温度应力作为加速贮存应力开展密封圈加速贮存试验方案设计和验证工作,评估得到其在贮存温度为20℃的环境中,贮存寿命可以达到16.97年,置信度大于0.95。结论以密封圈整件作为试验件,采用温度应力作为贮存敏感应力开展加速贮存试验,所评估得到的贮存寿命与产品已有的自然贮存寿命结果吻合得较好,试验状态更加真实,为橡胶密封圈更换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密封圈贮存寿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海绵铁填充的SBR反应器,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外加Mg2+、Mn2+、Cu2+、Zn2+和Al3+等金属离子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去除污水中COD、NH3-N、TP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g2+、Al3+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TP的去除效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较良好的水平;Zn2+对体系去除NH3-N及低浓度的Mn2+对体系对TP的去除都存在时间-浓度累积效应;Cu2+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特别是对TP的去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以3类常用的碳源(乙酸钠、葡萄糖和甲醇)为研究对象,在3个稳定运行的SBR系统内考察了碳源种类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系统内N_2O的释放主要发生在好氧硝化阶段,且在以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内氨氧化速率最快,TN去除率最大,但同时N_2O的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4.44 mg)和转化率(1.3%)也最大。而以甲醇为碳源的小试系统脱氮效果较差,TN去除率仅为59.5%,但N_2O的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均最低。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当以温室气体N_2O释放作为判断标准时,此研究结果可为碳源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锚拉桩结构的桩身设计参数组合的求解是锚拉桩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所有满足要求的设计参数组合中,必定存在一组设计参数,可使锚拉桩的造价最低,因此获得这组设计参数对于锚拉桩桩身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工程实用价值。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特点,通过一个滑坡治理的工程实例,以单位宽度的滑坡土体设置的锚拉桩的造价作为目标函数,对锚拉桩的桩截面宽b、桩截面长a、桩身长l、桩间距d这4个关键设计参数进行迭代搜索求解;采用MATLAB编写PSO的计算程序,并创建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用户图形界面(GUI),即PSO-GUI,获得4个关键设计参数的组合;应用Visual C++编程计算优化前和优化后的锚拉桩桩身内力和变形,并与各自的桩身内力设计值和变形允许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安全储备相同的条件下,两种参数组合设计的锚拉桩桩身内力和变形均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但优化后设计的锚拉桩与优化前设计的相比,还能节省一定的工程造价,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且PSO的优化效果明显,也说明采用PSO对锚拉桩桩身进行优化设计具有可行性,为锚拉桩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大气雾霾和PM2.5的重要前驱物,且具有"三致"作用和遗传毒性,对环境安全和人类生存繁衍构成严重威胁。某橡胶厂60万风量低浓度废气处理工程拟购某活性炭厂蜂窝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甲苯,通过实地取样并对活性炭进行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分析并通过活性炭脱附试验及循环再生试验,研究了脱附过程中温度、气速、活性炭装填体积与甲苯脱附浓度的关系以及活性炭吸附剂的循环再生能力,选择安全的脱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样品比表面积为600~700m2/g,甲苯脱附出口浓度随温度、气速和活性炭装填体积增加而增大;在温度为180~210℃之间时,甲苯脱附出口浓度急剧增加两倍,需缓慢控制升温过程;试验条件下,甲苯脱附出口浓度与活性炭装填体积近似成正比;活性炭吸附剂对甲苯的循环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98.
NOx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三大有害物(SO2、NOx及悬浮颗粒物TSP)之一。从污染角度考虑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介绍了NOx的生成机理,即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前者由参与燃烧的空气中所含的N2生成,后者由燃料本身的氮元素生成。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SCR烟气脱硝技术、SNCR烟气脱硝技术及SCR+SNCR组合式等NOx控制技术。其中,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生成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分级燃烧,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和降低火焰温度;在燃烧后可采用烟气处理技术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  相似文献   
999.
盛锴  刘武林  寻新 《环境工程学报》2010,4(9):2078-2082
以FLUENT为计算工具,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烟气急冷塔内的浆滴干燥、脱硫脱氯过程。塔内烟气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以标准k-ε方程为基础,石灰浆滴的运动轨迹跟踪采用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建立烟气冷却净化模型研究塔内气液两相之间的相间作用,通过模拟,最终得到急冷塔流场、温度场以及相关组分场的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脱酸效率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模型可以为急冷塔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水解酸化-A~2O污泥减量工艺的运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多级串联接触曝气、连续流的除磷脱氮A2/O工艺,并辅以外排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泥减量HA-A/A-MCO工艺。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发现,在SRT60 d、进水COD 316~407 mg/L、NH4+-N30~40 mg/L、TN35~53 mg/L、TP 8~12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18 mg/L、NH4+-N≤2.1 mg/L、TN≤10.3 mg/L、TP≤0.44 mg/L。研究还发现,水解酸化池处理产生的VFA能有效促进生物除磷脱氮,导致厌氧释磷量达57 mg/L,进入化学除磷池的侧流液量仅相当于进水量的13%;系统最主要的脱氮形式是SND和缺氧反硝化,SND脱氮占脱氮总量的50%,缺氧反硝化占26%;HA-A/A-MCO系统有效实现了生物相分离,并利用生物捕食作用获得较低的污泥产率,0.1 g MLSS/g C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