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3 毫秒
81.
城市深基坑工程是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及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等工程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工程学。随着国家提出的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有必要对城市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提出绿色环保的要求。本文重点提出在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中,在保证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应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从深基坑的设计、施工、到隐蔽工程验收等方面,力争对周围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做到最佳,保证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利用现场实测的围岩参数,建立相应数值分析模型结合FLAC3D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对不同的锚杆间距、不同锚索数量下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效果进行模拟,最终得出的锚杆间距和锚索数量要合理、经济.为使最终得出的模拟数据具有合理性,因此就需要与现场试验相比较此类研究出的数据可以辅助类似巷道的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83.
薛宝莉 《安全》2011,32(12):31-33
盾构施工的主要原理就是尽可能在不扰动围岩的前提下完成施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建筑物及地基内埋设物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刀盘和盾构钢壳可以被动地产生支护作用以外,使用压力舱内泥土或泥水压力平衡开挖面上的作用土压力和水压力,使用壁后注浆及时充填由开挖产生的盾尾空隙,  相似文献   
84.
泥水盾构在水下复杂地层带压开舱作业时,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将压力舱内泥浆降低至一定的液位。依托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带压开舱作业实例,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泥浆液位下盾构隧道开挖面主被动极限支护力及失稳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本工程上土下岩的复合地层带压开舱工况而言,不同泥浆液位下开挖面主动破坏均属于整体失稳破坏,且随着泥浆液位的降低,主动极限支护力先增后减,开挖面敏感区域逐渐下移并扩大,液位下降至隧道中心处时主动极限支护力最小;不同泥浆液位下开挖面的被动破坏均属于局部失稳破坏,被动极限支护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最敏感区域均位于开挖面上半部;当泥浆液位降低至隧道中心以下时,隧道拱顶处支护力显著大于地层土水压力,此时开挖面面临较严峻的被动失稳风险,因此实际施工时不建议液位下降至隧道中心以下。  相似文献   
85.
浅埋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支护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神东矿区浅埋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维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以神东矿区某矿105工作面胶运顺槽为工程实例,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巷道围岩破坏机制和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巷道塑性区内圈松散破碎煤岩体;巷道顶板、副帮、正帮松动破坏范围分别为3.42 m、1.51 m、1.36 m;巷道锚杆锚固段未全部处于深部稳定煤岩体中,锚杆锚固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是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锚固失效的根本原因。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和数值分析结果,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现场应用表明,巷道支护方案优化后,锚杆支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巷道表面位移降幅明显,巷道维护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6.
为降低深部矿体开采中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井下安全开采,采用Q系统分级法、RMR岩体分类和BQ分级法对矿区岩体进行质量评价,结合块体理论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进路开挖后顶板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部分岩体在进路开挖后顶板处出现较大拉应力集中,抗拉稳定性降低,极有可能出现冒顶事故。针对这类不稳定岩体,提出永久巷道采用锚喷支护,临时巷道采用锚杆穿带支护;并运用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屈服强度理论和安全系数法分析支护条件下进路顶板的稳定性,优化支护结构参数。通过振弦式锚杆应力计收集现场未支护巷道与支护巷道轴向力,得出该支护设计对开挖后岩体变形起到了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解决长时停工隧道初期支护质量评价中的定性概念与定量描述的转换问题,基于云模型理论,根据相关文献和标准规范,建立了长时停工隧道初期支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分类,通过正向正态云发生器生成对应的云模型参数,再结合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获得云模型的综合确定度,最后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长时停工隧道初期支护质量状态等级。基于该模型,对2个长时停工隧道初期支护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长时停工隧道初期支护质量评价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云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冯溪阳 《安全》2018,39(10)
本文就软岩巷道安全支护技术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软岩巷道变形的力学机理,了解其支护困难的原因,从而针对具体的煤矿实行锚固方案的设计,希望能够满足软岩巷道安全支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深埋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构建了深埋盾构隧道的二维刚性有限平动多块体的破坏模式,并引入了Hoek Brown强度准则。利用极限分析得到掌子面前方土体的内部耗散能和外力做的功,利用Hoek Brown强度准则推导得到极限支护力的目标函数,通过MATLAB数值软件的规划求解得到支护力的解,和既有文献中的成果对比,2种方法得到解的最大误差为6.7%,验证了Hoek Brown强度准则的有效性。对各个岩体参数下深埋隧道掌子面极限支护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埋隧道掌子面前方的极限支护力随着扰动因子D和孔隙水压力系数ru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地质强度指标GSI和参数mi的增大而减小;破坏范围随着参数mi和孔隙水压力系数ru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地质强度指标GSI和扰动因子D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岩质地层中深埋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力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杨万斌  杨君 《安全》2014,35(5):40+43-40,43
液压支架作为综合机械化采煤中主要的支护设备,由金属结构件和液压系统组成,通过高压液体的作用实现支撑、切顶、拉架和推溜等循环动作,进而保证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