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长期以来,NORDX/CDT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改善线缆总体性能的方法。在研发增强型线缆(5e类,6类,超6类等)时,NORDX/CDT发现,在更高的使用频率下,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的参数中,有两个关键传输参数限制了铜质电缆网络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最重要的参数是信号电平,它主要由线缆的衰减性能决定。另一个参数是噪声电平,它主要是由线缆线对问产生的内部串扰决定的。  相似文献   
42.
简要介绍了江苏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概况及其技术特点,列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3.
李旭文  姜勇  施磊 《环境科技》2005,18(2):49-50
介绍了利用Internet公网构建江苏省省、市环保系统间计算机互联VPN专网的技术分析和路线选择:以满足各类环境数据传输和业务化系统运行的网络承载为目标,开展了组网设计、实施和应用服务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44.
CCTV的未来     
在大量使用模拟技术的时代,当容量小的可怜的存贮器出现的时候,没人相信DVR可以取代模拟设备的地位。时过境迁,一旦数字技术与一些相关的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该项技术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现在人们几乎已经离不开DVR了。最初的技术探索是极为艰苦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CCTV领域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非接触式读卡模块ZLG500A数据传输时序和传输协议,并采用ARM微处理器LPC2103的GPIO方式,根据ZLG500A的数据传输规范模拟相应的SPI时序,设计非接触式IC卡控制器软硬件系统,完成了非接触式IC卡数据的读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非接触式IC卡门禁应用系统,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基于油气管道基带斩波数据传输系统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在管道的数据传输与管道运行参数的检测中。在中洛输油管道部分管段进行了数据采集、远传与便携参比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实现不间断实时监测管道电位,还能准确测量出更具参考价值的管道极化电位,有助提高管道阴极保护水平。管道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控管道阴极保护的真实情况,及时对欠保护和过保护管段进行维护和整改。  相似文献   
47.
污染源监测是环保部门了解企业生产活动中污染排放情况的重要途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的传输质量关系着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文章介绍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作用,分析了系统数据交换的主要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交换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8.
浅论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工作是由一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构成的完整体系.通过计算机将涉及各种要素的输入、处理、输出等条块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环境监测任务的下达、质量保证、现场监测和数据传输、数据审核、成果提交,以及各种监测信息、历史数据的查询等.并利用与之相适应的业务管理体、工作程序文件、工作制度等来保证数据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9.
从理论上讨论了几种数字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着重分析了经典滤波器、统计滤波器和相关检测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各滤波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传递函数,简化了数字滤波器的实现过程。为寻找到适合于地震数据传输的滤波方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0.
贾璐 《上海环境科学》2006,25(6):254-256
为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监测数据的信息需求,建立一个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灵活性好的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十分必要。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与传统的数据传输相比,有着突出的优势。分析了运用 GPRS 数据传输技术构建的在线环境监测系统。总结了其特点,不足和优势。展望了 GPRS 在在线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