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从施工反演分析、结构分析、配筋构造影响和混凝土收缩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某商厦裙房大梁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目前框架结构定向爆破拆除常采用炸高差h来进行方向控制,可靠性较低,安全性较差,本文对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3.
上前框架结构定向爆破拆除常采用炸高差h差进行方向控制,可靠性较低,安全性较差,本文对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4.
论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是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法制的最佳方案选择。本文以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提出了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原则,并对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进行了具体的框架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5.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改变混凝土框架的刚度和强度形成6个竖向不规则混合结构。通过对不规则混合结构层间能力系数的计算,初步判断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竖向不规则分布特征,评估可能存在的薄弱层和结构破坏模式。采用所提出的侧向力分布形式分别对结构模型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得到混合结构模型的塑性铰开展特征和层间位移角分布,结果表明: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不规则程度直接影响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较均匀的层间能力系数分布能够避免结构中出现明显的薄弱层,使结构破坏模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基于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的框架结构隔震理论和方法,建立了3种不同支承条件下单自由度隔震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一个典型的4层框架结构,分析了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结果表明,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是一种有效的隔震装置,它用于框架结构中,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相似文献   
57.
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在环境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对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物,因使用建筑材料而造成的环境影响差异,依据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建筑物使用的建筑材料造成的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多层砖混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的资源耗竭系数为0.045、环境影响负荷为5.87;多层框架结构则分别为0.071、10.49。  相似文献   
58.
2022年5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7号公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本文从《办法》出台背景、《办法》总体思路、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施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该《办法》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59.
生命周期评价被认为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具。初步建立了酒店服务业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详细地分析了酒店服务业生命周期评价的框架结构,讨论了生命周期评价在酒店服务业中的应用前景。酒店服务业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必将成为未来酒店服务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60.
提出了基于振动传递率和主元分析相结合的新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由结构无损伤时某2个位置的振动传递率样本构成结构的参考总体,以结构损伤状态时相同位置的振动传递率构成待检样本集;其次,把待检样本逐个代入到参考总体中,构成多个原始数据矩阵;然后,对所有原始数据矩阵进行主元分析并构造相应的控制椭圆和T2控制图,以前2阶主元在控制椭圆和T2控制图中的分布来确定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最后,用一钢框架结构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引入振动传递率幅值的总体变化来识别结构损伤位置,损伤识别结果显示,此损伤指标能够很好的识别结构单一位置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