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汉江上游郧县前坊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江上游郧县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进行了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沉积物是古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堆积形成的,与黄土和古土壤显著不同。通过OSL测年和文化层的考古学断代,表明它所记录的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东汉时代(200 A.D.)。根据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古洪水水位高程,计算得到古洪水洪峰流量为65 830 m3/s;利用2011年汉江上游洪水洪痕记录的洪峰水位高程反演其洪峰流量,推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仅09%,证明研究获得的古洪水水文数据合理可靠,从而为汉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内的防洪减灾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2.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针对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以及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及水质调查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库区流域及汉中盆地水质较差,CODMn和氨氮成为水源区主要污染物;(2)各子流域区植被覆盖占各自面积的712%~957%,表明流域植被覆盖较好,但沿河岸100 m范围内农业用地占292%~434%,且多为坡耕地;(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左右流域侵蚀图显示汉江源头、秦岭南及大巴山北均出现了大片年均侵蚀模数>2 200 t/km2的区域,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提出加大水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强农业用肥管理及河岸带建设、水土保持建设以及加强流域水环境及水土保持监测和科研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83.
水电工程干扰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式预测和评估水电工程对其影响区内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风险,其目的在于辨析工程对取水水质安全的影响。以汉江上游待建旬阳水电站库区内水源地为例,建立二维水流和水质数学模型,分析了水域水动力学和水质变化特征,选取最不利方案进行水质风险评估,并从水体水动力特征和营养状态判别了富营养化风险程度。研究表明:工程兴建后水源地水域水流变化和取水口临近支流潜在污染源的威胁,水质遭受污染的风险增大,在月河水质超标及特定水库运行条件下许家台取水口水质无法保障。同时,水域富营养化水平相比建库前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研究可为水电开发涉及水源地项目的水环境影响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汉江流域地跨陕、鄂、豫三省,所在均为三省较发达的农业区和产业区,是我国经济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中部枢纽。由于在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经济总量在长江流域举足轻重,若干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带动作用,流域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汉江流域经济发展应在向沿海经济为主的基础上,突出流域产业特色和中西部结合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对外开放,以武汉为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以襄樊为流域中心发展极,沿汉江、铁路、公路为发展轴,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产业集团,地方经济创名牌效应,抓好水电梯级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和教育,消灭贫困。尤其要注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流域的环境管理,重点作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河流水体的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全流域的层次上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对流域实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6.
汉江上游郧县黄坪村剖面的沉积学特征及所在河段地貌进行了研究。发现剖面中夹有典型古洪水沉积物,其记录了发生于1 900~1 700 a B.P的古洪水事件。根据水文学和沉积学原理,利用尖灭点法和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的古洪水行洪水位高程分别为15495和15685 m,用比降法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为65 320和74 442 m3/s。根据2011年汉江洪水洪峰痕迹高程用相同方法反推洪水流量,用Baker提出的河流流域面积与洪水洪峰流量关系进行了验证,证实所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7.
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氮肥投入特点及土壤养分负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佐平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861-2868
为了解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氮肥投入特点及土壤养分现状,加强汉江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保障汉江源头水质安全.以汉江上游汉中段沿河岸土壤养分分析、农户施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作物种类分析种植生产体系中氮素输入输出特点及土壤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平均化肥氮投入量为173.9 kg·hm-2(以N计,下同),通过有机肥投入的氮远远小于化肥氮,仅为7.2 kg·hm-2.84.0%的农田氮素样本处于盈余,总体平均盈余量为77.4 kg·hm-2,其中,盈余量超过100 kg·hm-2的样本亦占了40.8%.但养分投入不足表现为氮养分亏缺的样本也占调查样本的16.0%.不同作物比较,水稻田氮肥投入量为202.2 kg·hm-2,高于油菜地施肥量159.9 kg·hm-2.而水稻收获时籽粒和茎叶的氮带出量为197.1 kg·hm-2,高于油菜收获时的带出量103.5 kg·hm-2,因此,水稻田氮盈余量(20.72 kg·hm-2)低于油菜地(72.02 kg·hm-2).调查区土壤养分表现为氮、钾丰富,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低于全国及南方水稻、油菜主产地水平.汉江上游主要农作物不合理的氮肥投入特点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氮素负荷,长期以往将给土壤环境和汉江上游水体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88.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汉中段水质进行了调查、监测及分析,并结合水质水文资料探讨了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9.
汉江流域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周边及上游流域生态环境对于保证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汉江上游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子流域划分,分析了汉江上游及子流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并结合利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数字高程图(DEM),对流域的水土流失进行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除丹江口库区周边及汉中盆地的森林灌丛覆盖率相对较低之外,其它亚流域的森林覆盖率都在50%以上。上游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大巴山的北坡和秦岭的旬河流域,而汉中盆地与丹江口库区周边的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的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支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要闻     
《环境教育》2014,(12):46-47
正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预计15天抵达北京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每年可向北方输送相当于六分之一条黄河的水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汉江水,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中国新闻网)我国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李克强1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