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安全科学   368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1020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1.
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沉降特征,在万州城区采样点收集了2014年1月~6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在云阳晒经村(工厂区)、云阳高阳(场镇郊区)、开县白家溪(自然保护区)、开县野塘溪(县郊区)、开县大德(乡村区)收集了2014年4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p H值、电导率和微量金属元素(Al、As、B、Ba、Bi、Cd、Co、Cr、Cu、Fe、Li、Mn、Pb、Ni、Sb、Sr、Sn、Ti、Zn、V).结果表明:1万州城区酸雨频率为48.44%,酸雨主要集中在1~4月.不同功能区酸雨频率高低顺序为:工厂区万州城区县郊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乡村区.2湿沉降中20种微量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标准限值,而Cd、Cu、Pb和Zn不同程度超Ⅰ级标准限值,其中工厂区相对严重.3万州城区干沉降提取液p H值在4.91~6.74之间,平均为5.79.各功能区干沉降酸度高低顺序为:工厂区县郊区万州城区乡村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这与湿沉降酸度顺序完全一致,说明干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物质具有同源性.4万州城区Ba、Co、Cu、Cr、Li、Mn、Ni、Sr、Zn干沉降超过湿沉降,而Al、As、B、Bi、Cd、Fe、Pb、Sb、Sn、Ti、V湿沉降大于干沉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万州城区Al为中等富集,Bi和Cd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82.
不同湿地模型中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李冰  余家辉  朱加宾  朱健 《环境科学》2017,38(8):3312-3318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滤料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在处理养殖池塘水体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根系微生物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菇)和两种滤料(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了6种不同的湿地模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湿地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模型根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所有收集的微生物总体上属于52个门,118个纲,455科,905个属和1 426个种;根据Shannon指数,茭白(平均为5.77)比慈菇(平均为5.29)在微生物富集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慈菇和茭白根系微生物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平均为61.97%和51.78%,说明慈菇能够更好地富集变形菌.β-变形菌纲为实验期间不同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细菌类群.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植物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湿地组合最佳构建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形势严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植物的典型形式就是叶表降尘。虽然植被具有净化空气的滞尘能力,但是大气降尘也会在植物叶片表面长期积累进而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阻塞气孔等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或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作物叶表降尘的采集方法和降尘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环境意义,然而由于叶表降尘的"微量"特点,目前可行的能准确收集全部叶表降尘并进行定量的方法非常少,而且通常不能获得降尘样品供后续分析使用。该方法利用针筒与针头过滤器组合将降尘直接洗入针筒并通过微孔滤膜截留,再用叶面积仪确定单位叶面积降尘量,避免了降尘损失和称量误差,且能完整定量收集降尘样品供重金属污染物成分等物理化学分析,在环境科学和生态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纤维干燥尾气中的飞灰含有大量的木质纤维、砂光粉和其他粉尘。从形状来看,木质纤维属细长颗粒,和研究较为成熟的球形颗粒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多差异。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对细长颗粒在多相流中的悬浮、沉降及流化方面开展了大量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木质纤维的运动特征、推导出其在换热器表面的碰撞沉积模型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5.
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X70管线钢的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在热带海洋大气实海环境下的缝隙腐蚀行为。方法在距离湛江东海岛海岸50m和200 m处分别搭建楔型缝隙模型,安装大气环境Cl-收集装置和自动气象监测站。结果距离海岸越近,风速越大,大气中Cl-沉降速率也越大,X70管线钢缝隙腐蚀越严重。X70管线钢在距离海岸50 m处发生缝隙腐蚀的最大缝宽约为0.96 mm,200 m处最大缝宽约为3.75 mm,50 m处缝隙腐蚀更严重。结论缝隙腐蚀区域形成了氧浓差电池,同时随着缝隙液中Cl-向缝隙内迁移,发生闭塞区电池自催化过程,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缝隙腐蚀区域较非缝隙腐蚀区域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86.
外源Ca2+对SBR启动期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丽飞  杨新萍  张雯雯 《环境科学》2017,38(6):2470-2476
利用无机物如Ca~(2+),加快活性污泥反应器启动,强化活性污泥絮体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进水中添加Ca~(2+)对反应器启动期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胞外多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至28 d,与进水中不添加Ca~(2+)的反应器(对照反应器)相比,进水中添加150 mg·L~(-1)外源Ca~(2+)的反应器中活性污泥MLSS和MLVSS值分别高出了89.6%和75.6%,SVI值则降低了47.9%;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总量增加了76.4%,多糖增加了28.8%,蛋白质减少了31.6%,添加150 mg·L~(-1)外源Ca~(2+)的反应器中污泥胞外多聚物中多糖/蛋白质值为68.8,对照反应器的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多糖/蛋白质值仅为36.6.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外源Ca~(2+)导致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组分发生了变化.实验结果为进水中添加外源Ca~(2+)改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7.
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选择实验研究与定量描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馈足  邓绣坤  郑丽  王畅  金旺红  沈俊 《环境科学》2012,33(8):2773-2779
以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为对象,研究沉淀高度对颗粒数、比重、污泥浓度、粒径分布及选择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淀高度的增加,污泥浓度在沉淀时间为30 s时由0.24 mg.L-1明显增加至6.07 mg.L-1,平均粒径从450μm增加到550μm,颗粒圆形度增加12.67%,而复杂度减小13.47%,说明粒径较大、形状较规则的颗粒沉降较快,从而更易在沉降选择过程中得以保留.根据选择压原理,结合颗粒污泥沉降实验结果引入选择系数.实验和计算结果显示,在任意沉淀高度,选择系数随粒径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沉淀高度的增加,直径>600~800μm的颗粒选择系数增加,小颗粒趋势与之相反,说明增大排水比有利于大颗粒保留而絮体被筛选出反应器,而低的排水比会使污泥颗粒化过程放缓.该研究结果可望对加速污泥颗粒化过程和提高其稳定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8.
陈亮 《环境工程》2013,(5):117-120
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老场扩建工程中横向扩建、纵向扩建两种常用的方式及各自的设计要点。结合浙江西部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扩建工程实例,分析了在填埋场扩建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与老场系统衔接、扩建后新场垃圾堆体不均匀沉降及新场堆体稳定性等问题,并依照工程实际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9.
泥煤水一直是我国出煤厂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出煤的质量,同时还不利于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泥煤水沉降澄清处理技术的应用就显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0.
小秦岭地体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由老到新划分为观音堂岩组、焕池峪岩组、杨寨峪灰岩色片麻岩组、斜长角闪岩组和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组。杨寨峪灰色片麻岩组、观音堂岩组和焕池峪岩组呈侵入-构造接触关系,斜长角闪岩组和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组依次侵入于先成岩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