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主要通过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阻力分布和膜表面的污染特性来分析波纹微通道湍流促进器减缓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效果.结果表明,波纹微通道湍流促进器有效地降低了总阻力Rt,降低率达到68.01%,其中的Rrf、Rc和Rp+Ra分别降低54.20%、87.98%和84.00%;滤饼层厚度、有机和无机污染成分都减少,且污染层更易去除.综合膜污染阻力分布和膜表面污染物表征结果从扰流作用强化机理、逆扩散机理、絮凝机理和微孔强化过滤机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波纹微通道湍流促进器减缓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统计分析2014~2017年北京城区霾污染发生情况,利用HYSPLIT模式对4年内气流来向进行聚类计算,识别区域内的主要污染传输通道和潜在污染源区分布及变化.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北京市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灰霾时发生率从2014年的50.6%降至2017年33.7%,灰霾日数由165d降至78d,每年10月到次年采暖结束的3月灰霾发生较为集中.不同强度霾发生频率逐年下降,秋、冬季灰霾发生频率及污染强度均逐步降低.冀东南平原区、太行山东麓以及燕山南麓沿线为京津冀地区的3条主要污染传输通道,传输高度均在近地1000m内,期间通道轨迹对应北京城区PM2.5平均达124.1μg/m3,其出现频率在2014~2017年逐年减小,并且各年当中同类轨迹所对应的北京PM2.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北京城区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从华北平原和渤海天津港区域逐渐缩小至冀中南和鲁西北地区,且传输通道区域污染贡献率逐年降低,有利的天气形势和人为的区域减排是近年空气质量改善的2大主因.  相似文献   
83.
针对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地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涌水风险,引入声纳渗流技术探测联络通道区域内地下渗流场特征,采用三维流速矢量声纳测量仪分别进行洞内无损探测和地表井孔测量,综合判断探测区域内的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声纳渗流技术可以在水文地质勘察和涌水渗漏治理中应用,快速准确地测量渗水路径、补给来源以及流速、流向、流量、渗透系数等量化指标,以此建立地下渗流场三维可视化云图,科学指导工程降水设计、涌水渗漏处理,并能验证注浆堵漏处理效果,提前防控暗挖隧道涌水渗漏风险,可为类似工程的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
为防止盾构隧道行车道发生火灾时烟气侵入人员疏散通道,可通过在盾构隧道疏散通道内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保证疏散通道内正压状态进行防烟,提高人员疏散安全性。分别利用风速法和压差法对某隧道工程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进行试算,并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软件对疏散前室送风、疏散通道单侧送风及疏散通道双侧送风3种加压送风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对比不同加压送风方式下各疏散口风速、温度、能见度的情况。结果表明,通过风速法计算得到的加压送风量要大于压差法。采用前室加压送风会造成较强的气流扰动,导致疏散口附近风速及温度剧烈波动,部分烟气进入前室,不利于人员疏散。采用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时,疏散口处风速稳定。但采用单侧加压送风时,火源下游疏散口处会有部分烟气积聚,影响人员疏散。采用双侧加压送风时烟气积聚少,疏散口附近温度、能见度等安全指标均在临界范围内,防烟效果良好,可以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因此,建议采用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送风量建议采用风速法计算,当采用纵向疏散通道双侧加压送风时,建议在风速法得出的送风量基础上增加10%作为安全值。  相似文献   
85.
针对空气中油雾的净化问题,对聚结纤维滤料的织物构造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将纤维细度为2μm和6.5μm的不锈钢(SS)纤维滤料及相对应纤维细度的玻璃(G)纤维滤料分别构成内含4个垂直引流通道的多层复合滤料,用气-液聚结过滤性能试验台进行对比测试,计算分析引流通道的构建对滤料捕集效率、阻力特性及品质因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滤层内加插金属网隔片建立若干垂直引流通道对滤料阻力特性有着显著影响,其过滤性能有所改善。在相同条件下,含引流通道的滤料到达阻力稳态阶段需时更长,而且上升过程中瞬时阻力最多可降低30%~50%,品质因数可提高50%~70%。  相似文献   
86.
《中国安防》2014,(7):101-102
一、研发背景 矩阵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任意一路视频图像切换到任一输出通道。视频矩阵在安防领域应用广泛,随着整个安防行业高清化、网络化趋势的愈演愈烈,矩阵逐渐被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模拟矩阵,另一类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矩阵。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对7200m隧道掘进过程中通风系统及其通风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现使用的7200m隧道掘进通风系统的通风阻力过高以及漏风量过大,不能满足7200m掘进所需风量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分析了通风阻力过高以及通风系统漏风量过大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实施效果良好,有效的降低了漏风,保证工作面所需风量,对类似长距离通风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读者之声     
电焊火灾亟需关注2010年第12期热点追踪栏目《火魔为何能如此肆虐》一文,还原了上海11·15大火的发生过程。这起火灾伤亡惨重、损失巨大,暴露的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西电东输工程的持续推进,位于高原区域的输电线网规模持续扩大,但因受高原气候条件影响,高原区域内的输电通道巡视难度逐步增大。为提升高原输电通道的巡视精度、效率,保障高原输电通道的安全,本文以worldview-3高分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多尺度分割技术与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研究分析高原输电通道关键地物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表明:(1)面向对象算法适用于高分影像数据的信息提取,其地物信息提取精度较高,能够满足输电通道的巡视工作,这表明基于高分卫星影像技术的输电通道巡视可行;(2)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耦合面向对象分类算法提取的大棚信息精度可达95%,可替代人工解译工作,而道路信息精度可相对较低,但仍可替代大部分人工解译工作;(3)与传统野外核查、人工目视解译相比,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耦合面向对象分类算法具有边界精度高、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波纹结构换热壁面对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安装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实验平台,加工制造了3个具有不同波纹结构换热壁面的微细通道,并进行关于换热介质R141b的相变沸腾换热实验。实验主要研究了热流密度、质量通量等变量对3个微细通道相变沸腾换热时进出口总压降波动的影响以及各个微细通道的总压降标准差的变化。结果表明:进出口总压降波动主要受到换热壁面波纹结构、热流密度和质量通量的影响,相同情况下,三角形波纹结构微细通道的总压降波动方差最大,是波动方差最小的普通光滑微细通道的1.37~1.45倍;质量通量的减小和热流密度的增大都会引起系统不稳定性增强;不同波纹结构微细通道导致压降波动方差不同的原因是波纹结构一方面增大对换热介质的加热面积,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对换热介质的扰动。加热面积的增大增加了换热气泡的生成数量,波纹结构对换热介质的扰动加快了不同相的换热介质的能量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