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刊上期《探索争鸣》专栏发表了任振球研究员的文章,他认为“天地耦合”是今年年初我国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暴雪冻雨灾害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什么“气候变暖”和“拉尼娜”的影响。最近,我国资深气象专家王绍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冷冬”酿造了长江中下游的冰雪环境。  相似文献   
52.
为了获得对中国区域降水刻画能力较好的再分析资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将PREC/L、CMAP、GPCP及NCEP2四种再分析降水资料与台站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年和逐年平均的年、季、月降水量距平的时空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了再分析资料对该区降水刻画能力的差异。首先对该区域的观测资料、CMAP、GPCP及NCEP2资料进行插值,使所有资料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比较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年、季、月平均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距平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次序为:PREC/L→CMAP→GPCP→NCEP2,四种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刻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尤以PREC/L资料对该区域降水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描述得最好。最后,利用PREC/L资料与观测资料对该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EOF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平均降水量具有23和31年的显著周期,EOF分析的前两个模态的时间变化分别具有23和28年的显著周期,这些显著周期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  相似文献   
53.
1969年长江中下游暴雨特征及灾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初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次出现大雨和暴雨,其主要特点是降水时间长、范围广、来势猛、强度大,致使该地区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4.
孔雀河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被誉为巴音郭楞州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由于博斯腾湖水位下降,孔雀河上游无序截水灌溉,导致其中下游极度干旱,巳严重威胁到绿色走廊的畅通以及下游农牧区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孔雀河中下游环境现状的分析,从其治理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铅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氧化还原环境,径流条件及酸碱度对铅元素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长江中下游中酸性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区中酸性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属镁铁系列。有铁叶云母、铁黑云母、铁质黑云母及镁质黑云母四种类型。Ⅰ型长江系列为镁质黑云母;江南系列为铁质黑云母。A型苏州式为铁叶云母和铁黑云母;大龙山式则为镁黑云母—金云母。黑云母的成分与其生成条件有关,在榍石—磁铁矿—石英—角闪石矿物组合中,黑云母含铁度高者(ΣFe/ΣFe+Mg>0.5)其氧逸度随温度上升而增高,形成温度低则压力高,岩体侵位深。含铁度低者(ΣFe/ΣFe十Mg<0.5)氧逸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形成温度高则压力低,岩体侵位浅。各类云母均有自己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57.
温室效应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嵌套一个全球模式,进行了CO2加倍情况下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升高值一般在2.3~2.5℃以上,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时,其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也将增加,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但年平均的增加率仅为7%,也低于全国平均值.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的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升高,降水日数增多.夏季降水的增多可能会导致这一地区夏季更多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58.
水文 《安全与健康》2005,(3S):27-27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资料表明,厄尔尼诺近期有增强的趋势。根据气象历史资料和经验,它有可能对今夏我国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的降水产生不利影响,如南方地区有可能出现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59.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是南疆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类活动对塔河干流区生境干扰,在该区域表现得也较为突出,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南疆地区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塔河中下游的整治是基础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塔河中下游整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0.
湿地?失地!     
江镕 《环境》2013,(7):10-13
曾经这里风景优美,曾经这里水量丰沛,但现在它们却有些满目疮痍,有些面目全非,它们,在呻吟、在呜咽、在哭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名为《蒹葭》的古诗为很多人所熟知,其中描绘的意境,可谓美轮美奂、引人遐思,事实上诗中美景指的就是湿地。然而,曾几何时,在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那些充满诗意的场景已经或正在消失,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湿地,正在步步退缩,逐渐沦为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