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469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707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1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次临界操作下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界通量在膜污染控制的水动力学条件优化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概念。本研究用一种新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 ,采用通量阶式递增法对临界通量进行测定 ,实验表明 ,气水二相流是一个提高临界通量非常有效的方法 ,而且临界通量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测定结果 ,可以得出膜生物反应器 (MBR)的 3个水动力学操作区 :超临界区、临界区和次临界区。次临界操作可以防止颗粒物质在膜面上沉积引起的可逆污染 ,在次临界操作下 ,膜污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不可逆污染发展阶段 ,跨膜压力 (TMP)发展缓慢 ;第一阶段膜的不可逆污染导致膜丝点通量不断的重分配 ,一旦出现膜丝上某一点的通量大于临界通量时 ,颗粒物质就以此点为突破口 ,不断沉积到膜丝表面 ,发生可逆污染 ,膜污染进入第二阶段 ,TMP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铜陵市支柱资源铜矿的铜元素物质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铜陵市铜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循环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存在自给率偏低的限制因素,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993.
撞击流反应器萃取电镀废水中Cr6+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用撞击流反应器对模拟含铬电镀废水中的Cr^6+进行了萃取脱除实验研究。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单级化学萃取相比,撞击流反应器利用两喷嘴的射流作用在两流体相对撞击时获得高效传质区域,能有效强化液液萃取的相际传质过程,其单级萃取率最多可提高20.11%。当萃取剂中TBP的体积分数为10%、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萃取时间为1min、H^+的浓度为1.0mol/L时,通过实验得出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喷嘴间距离为喷嘴直径的3.4倍,搅拌转速600r/min,萃取温度30—40℃,在此条件下Cr^6+的萃取率为31.5%。  相似文献   
994.
东北某城市建筑物火灾的发生概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东北某大城市实际火灾情况的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分别给出了单位建筑面积月起月率的概率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位建筑面积年起火率和50年代起火率的概率分布问题。最后,对建筑物火灾的几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干草原火险气候区划及火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傅泽强 《灾害学》2001,16(3):1-5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干草原地区1953-1997年的火情及气候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影响草原火险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指标,并考虑火发生的综合条件,确定了草原火险气候区划的指标系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火险气候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6.
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草甸植被地理格局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森林和草地在亚高山带的阴阳坡上形成的交错分布现象,呈一弧型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生理生态因素之后,重点从火的作用、放牧作用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带植被地理格局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自然生态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植被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中火灾的作用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人口迁移压力作用十分明显.在这一弧形区域内,林线以下的亚高山灌丛或草甸多属次生类型,人类有目的的烧荒和长期放牧阻滞了植被的顺向演替,维持了亚高山(灌丛)草甸的偏途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一种可精确控制燃料床填充比的方法.以刨花为燃料,开展了可燃物填充比对火蔓延影响的系统性实验研究.分析了火焰长度、火焰倾斜角、火蔓延速率、质量损失速率和热流密度随填充比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填充比增大,火焰长度逐渐减小,火焰倾斜角逐渐增加,导致火焰热辐射降低、火蔓延速率减小.当填充比小于0.06时,燃料消耗率接近...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苏州地区2002年到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北部张家港地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太湖流域和苏州市区是强雷电流多发区。而就雷电的时间分布规律而言,苏州地区平均雷暴日的年变化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夏季达到峰值。闪击次数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上午10时左右是闪电最少时段,峰值出现在凌晨2时和下午19时,其中19时为日均最高值。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同时,还分析了苏州地区农村防雷的现状,发现造成目前雷灾频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地理位置的因素,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并针对农村安全提出了合理选择防雷设计参数和加强雷电预警预报工作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以厌氧颗粒污泥接种的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启动:在HABR中直接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以退浆废水为试验进水,在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168 h,中温(32±1) ℃,进水pH值6.5~8,碱度适当偏高条件下,进入反应器废水COD浓度由1 800 mg/L逐渐提高到13 520 mg/L,运行60 d后系统COD去除率最低为45%,并且保持稳定,出水pH值和碱度相对比较稳定,污泥明显呈颗粒状,反应器启动完成。反应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启动,污泥活性很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消防始于人类用火,人类用火最关键的一步在于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燧人氏就是中国古史传说中发明人工取火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