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842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603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8日25日,宜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确保非煤露天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严格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召开了非煤露天矿山企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各乡镇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备持证非煤露天矿山企业负责人共180人,会议传达和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传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相似文献   
92.
为有效预测岩爆灾害发生烈度,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的混合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H-PSO-SVM)岩爆倾向性预测模型。根据岩爆发生机制,在分析岩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评判指标;综合考虑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所得主观权重和熵权法所得客观权重,应用调和平均数概念,构建组合赋权准则;引入遗传算法交叉、变异操作改进传统粒子群(PSO)极值跟踪和粒子更新方法,建立H-PSO-SVM岩爆倾向性预测模型。利用国内外已有工程实例数据进行50次随机抽样试验,对比分析H-PSO-SVM模型和PSO-SVM模型等预测结果。结果表明:H-PSO-SVM模型应用于岩爆工程实例预测具有可行性和适应性,模型预测的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且预测结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采动应力变化对含瓦斯突出煤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LW-500G煤岩三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新景矿含瓦斯突出煤进行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的常规三轴和分段变速加载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2种应力路径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均可分为压密、线弹性、塑性变形、应力跌落和残余应力5个阶段;随着围压的升高或者瓦斯压力的降低,煤体在2种应力路径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大;相较于常规三轴,煤体在分段变速加载路径下的强度普遍增大,峰值轴向应变、峰值环向应变绝对值和峰值体积应变绝对值也普遍增大,失稳破坏瞬间应力跌落和能量释放更加剧烈。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仍然适用于分段变速加载条件下的含瓦斯突出煤,该研究对于认识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实验测定了林西矿肥煤样品30~900℃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得出:TG/DTG曲线显示煤样DTG初始临界温度45℃,干裂温度122℃,活性温度195℃,增速温度265℃,质量极大值温度342℃,着火温度465℃,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515℃和燃尽温度690℃;DSC曲线显示,煤样初始放热温度60℃、最大热释放速率温度511℃。结合TG-DTG-DSC曲线综合分析可知,煤温达到510℃左右时煤样反应最剧烈。由煤自燃标志气体测定实验系统得出:煤温130℃后CO,CO 2释放量迅速增加,210℃增加速度下降;CH 4,C 2 H 6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且两者变化相近;C 2 H 4出现温度为130℃;C 2 H 4/C 2 H 6比值在190~350℃有较强的规律性,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350℃之后,CH 4,C 2 H 6,C 2 H 4体积分数均开始急剧增大;C 2 H 4/CO与C 2 H 4/CO 2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130~350℃时缓慢增长,达到350℃后比值呈指数形式上升。经拟合曲线,得到活化能的3个突变点温度:70,180,220℃,其中180℃与交叉点温度相吻合。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肥煤自燃全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参数,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煤自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指标气体变化规律,提高对煤早期自燃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得到内蒙古褐煤、神东长焰煤、河南气煤及枣庄焦煤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指标气体浓度在煤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燃倾向性最高的褐煤应以CO和乙烯作为煤自燃早期预报的首选指标气体;易自燃的长焰煤应采用乙烯和烯烷比为主、以CO为辅的煤自燃判定指标;自燃倾向性较低的气煤应以乙烯和烯烷比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CO是自燃倾向性最低的焦煤的最佳自燃预报指标气体。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煤样挥发分、氧化程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对煤样燃烧难易程度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有关相应影响因素的3组热重分析(TGA)试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特征温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温度法显示煤燃烧时高挥发分煤样的特征温度较其他煤样低;等转化率法显示高挥发分煤样的各转化率下活化能也均低于其他煤样。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都显示挥发分含量高的煤样较其他煤样易于燃烧。分析不同氧化程度下的煤样燃烧热重曲线和不同燃烧时氧浓度情况下的热重曲线得出,氧化程度越高,燃烧时氧浓度越高,煤越早开始燃烧,燃烧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97.
《劳动保护》2009,(8):I0001-I0011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98.
针对煤制烯烃项目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从生化处理技术与回用处理技术方面阐述了煤制烯烃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煤制烯烃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新型脱氮工艺、膜集成工艺及分质结晶技术在煤制烯烃废水处理中的可行性,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
将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和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相结合,对某电石生产企业的煤气柜设备和其涉及到的工艺的风险性进行了系统安全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这两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从不同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潜在风险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其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总结了天津市燃煤锅炉改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对于大气污染物,燃煤锅炉的现状排放浓度可以通过公式进行理论计算;通过类比竣工环保验收的监测数据,燃气锅炉的颗粒物、SO_2、NO_x预测排放浓度可分别取值为7.2 mg/Nm~3、16 mg/Nm~3、77 mg/Nm~3;燃气锅炉的烟囱一般不利用原有的燃煤锅炉烟囱,如果周围存在高层建筑,燃气锅炉的烟囱高度可考虑采用26m至3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