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94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筑施工现场是事故高发的重点场所,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又使建筑业成为高风险行业,如何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要求施工单位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不能只重视抓大问题,而忽视小细节.要树立"施工现场无小事"的意识,抓好任何一个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生产建设.在施工现场通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查出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32.
煤矿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的煤矿行业,生产条件十分差,工作场所又处于不断变化和移动之中,不安全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需要制定事故发生后所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而研究煤矿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应用,对指导煤矿重大事故预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个体防护装备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俗称个人防护用品.首先,从特点上看,个体防护装备是以保护人身安全与健康为根本目的,以防御恶性、突发事件的损伤为主要目标的特殊商品,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后防线,是各行各业和各类人员都离不开的特殊用品.  相似文献   
34.
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安全投入,当安全生产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往往更关注效益。近来有“KFC苏丹红事0件”、“孔雀绿事件”、煤矿透水事件、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事件.尤其是严重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企业安全成为走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5.
张春民  张岩松  刘君  郑玉桥 《安全》2019,40(4):47-49
为了建立采用毛细管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腈浓度的方法,使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丙烯腈,二硫化碳溶液解吸,毛细管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丙烯腈的检出限为0.73μg/ml,相关系数为0.9998,解吸效率94.3%~104.7%,相对标准偏差为0.41%~1.0%。因此,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准确、操作性强,可提高丙烯腈的检测效率,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腈的分析。  相似文献   
36.
吴超  李思贤 《安全》2019,40(9):18-25,5
为发展安全科学原理和给事故防控与调查提供新的方法,根据变化对系统安全的影响机制,开展安全降变原理及事故致因新模型研究。首先,提出安全降变原理并解析其内涵及研究意义。其次,基于安全降变原理,给出不同层级安全系统变化的分类实例,并对作业场所事故及其致因重新定义和分类。再次,构建基于安全降变原理的C-S-R事故致因新模型。最后,基于事故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C-S-R事故致因新模型与安全降变原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级安全系统中自发或是受联动的变化超出系统的变化承受水平时,将导致事故的发生。经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可知,安全降变原理及C-S-R事故致因新模型具有充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7.
为降低我国职业病的患病概率,考虑绝大多数作业场所涉及的风流、粉尘、瓦斯、CO及温、湿度等微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平台,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DPM和Species Transport方程构建微环境数值仿真模型,以实现对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的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受人体仿真模型、粉尘、瓦斯及CO等微环境因素影响,仿真舱体内各微环境因素的扩散不均匀,当抽风机风量为400 m~3/min、气溶胶发生器粉尘释放速度为10 m/s、环境温度为293 K、入口温度为303 K、入口加湿量达到100 kg/h、瓦斯和CO释放位置为距上顶板1/3位置处多点释放时,各微环境因素可达到绝大多数作业场所的仿真要求,最终确定出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38.
为实现人群密集场所客流安全隐患早发现,辅助管理人员早决策,人群聚集风险区早疏散,提升对灾难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国内外人群异常聚集监测预警现状分析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监控视频分析技术是解决人群密集场所精准预警难题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构建以视频智能分析的人群计数、密度估计、行人追踪、活动烈度识别为核心技术的人群密集场所风险预警技术框架;将该技术框架应用到某大型商圈的商业街区,获得监控区域内的人群总数、密度分布、行人轨迹和异常活动等特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视频分析的人群密集场所风险预警技术框架可为城市大型商圈、交通枢纽、大型活动场所等城市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9.
陈主编 《环境教育》2016,(Z1):76-77
正@陈主编我算明白了,在中国,雾霾一时半会儿是没法解决的,作为老百姓,既没有什么特殊护理的资格,又无法移居海外,也只能想点其他办法以求自保。中国人常以食物保健,那么,我们吃点什么才能清除雾霾的危害呢?听说木耳、银耳还有猪血都有清肺的功能,具体吃哪个好?读者:李先生  相似文献   
40.
应急避难场所对于救灾及灾后恢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场地选址转移到了空间优化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避难者的需求出发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应急避难服务能力评价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总结归纳了相关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认为目前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