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66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为了研究区域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评价问题,在确定区域协同环保政策综合协调、生态优先、区域差异3项功能以及归纳协同环保机制、产业准入机制、法律法规体系、监督考核体系、资源配置机制、产业置换机制6个政策维度的基础上,运用模糊-QFD方法构建了区域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评价HoQ模型,并对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设计与服务功能之间的协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整体有效性达到62.8%,各政策维度实施效果均在3分左右(满分5)。其中协同环保机制、法律法规体系、资源配置机制维度权重较大但实施效果一般。分析评价结果,可能存在政策设计制定不合理、实施保障措施不力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探究水资源量-效刚性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解决以无量纲相对指数划分水资源承载力状态的局限性,构建以量-效为刚性约束条件,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福利水平、城镇化水平为一般约束条件,人口规模为目标函数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通过比较2015—2020年实际人口规模与量-效刚性约束下人口规模,得到各地区水资源承载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在全国层面,水资源承载力未超载,量-效刚性约束下均属于宽松的约束;2)2015—2020年,在省级层面,黑龙江、江苏、安徽、新疆的水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京冀地区、宁夏、西藏、江西、广东略微超载,其他地区未超载。量-效刚性约束需进一步调整和管控。  相似文献   
964.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研究生阶段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内部存在的矛盾和教材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具有安全学科特色的流体力学案例库,并开展研讨式案例教学改革。结果表明: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成功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5.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地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借助ArcGIS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多数省份经济-能源-生态-科技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河南、四川综合发展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其他省份;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处于中高水平,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在空间权重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目标层指标中生态和能源是影响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级指标中经济质量、能源消费、环境治理、环境破坏和科技产出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66.
针对PM2.5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高噪声、不平稳与波动性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分解集成框架以及相关性去噪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以石家庄市为例,选择PM10、SO2等4个影响因子,PM2.5为目标因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以合理区分与处理时间序列中高频、低频数据,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去噪方法对时间序列中的噪声因子进行去除。实例验证及与经典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提出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适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政策制定所需的PM2.5质量浓度日均数据预测,实现了针对大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的准确预测,能够为污染治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该方法与经典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0.465 18,且希尔不等系数低至0.085 89)。  相似文献   
967.
为促进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基于国家“双一流”学科与“双万”计划、新工科建设目标和内涵,针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运用系统论和协同发展方法阐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在关系,剖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方针方面出发,提出安全学科在学科、专业、课程协同建设的表征方式,推出安全创新人才培养在育人理念、培养模式、保障机制3个方面的创新,依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构建学科、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路径,分别从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内涵建设、思政引领和组织平台建设5个方面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安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理念,促进三者有机结合及全面、高速、协调发展,为同类学科的学科、专业、课程协同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68.
为更好地了解杭州地铁运行环境,于2021年7月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杭州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站厅、站台、车厢内的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地铁现有空调通风设备能够较好地控制车站及列车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仅PM2.5最高质量浓度(67.7μg/m3)超出国家一级标准;站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站厅颗粒物质量浓度,且两者相关性强;地铁运行时车厢内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平稳,客流量对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两者相关性低;各地铁车站站厅ρ(PM1)/ρ(PM2.5)均值为0.73,站台ρ(PM1)/ρ(PM2.5)均值为0.74,站厅ρ(PM2.5)/ρ(PM10)均值为0.88,站台ρ(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