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球形爆破容器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球形爆破容器在冲击性动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理论分析,给出了容器的动态弹塑性应力计算式,为该类容器在冲击性内压下的动态试验研究和弹塑性动力强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应用特雷斯卡(Tksca)屈服准则,对单层厚壁球形容器的最佳自增强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自高速球形CCTV摄像机系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问世以来,相关文章已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介绍在定位系统的速度和准确性、决定细节效果的画面质量与变焦功能以及球形功能这些方面的重大进展。本文阐述了在灵活性、通信和智能方面的部分最新进展,以了解高速球形摄像机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一、概述 由于锅炉是直接受火的承压设备,而压力容器是非直接受火的承压设备,故两者在制造、检验过程中适用的标准不同,因此锅炉与压力容器筒体、封头在尺寸形状公差的规定不尽相同,对于即有制造锅炉,又有制造压力容器的生产单位更容易用错标准,为了防止锅炉、压力容器在制造、检验及验收过程中发生差错,现将锅炉与压力容器筒体、封头在制造、检验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部分标准进行一一对比.  相似文献   
56.
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水中 Cr3+的吸附和解吸 ,包括静态等温吸附以及各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等 ,并探讨了吸附机理。 Cr3+的吸附容量为 2 8mg/ g,采用浓度为 1.2 mol/ L 的 HCl溶液作解吸液回收 Cr3+的综合效果较好。静态法和动态法的吸附率均达 90 %左右 ,解吸率均达 85 %以上 ,且静态法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略高于动态法的吸附率和解吸率 ,但动态法耗时短 ,更符合工业化要求。  相似文献   
57.
近几年随着我市生物化工行业的的快速发展.发酵罐的数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发酵罐的运行压力虽然不高,但其容积较大(一般在200~650M3),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保证发酵罐的安全运行,我们对济宁市几家大型企业的32台在用发酵罐进行了全面检验。  相似文献   
58.
球形海绵铁还原去除水中硝酸盐的静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铁精粉造球和直接还原工艺制备了粒径1~5mm的多孔性球形海绵铁,对该球形海绵铁处理模拟硝酸盐污染水体进行了静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和溶解氧对硝酸盐去除率影响显著,pH值<2时硝酸盐去除率较高,而pH值>3时硝酸盐去除率很低;水体溶解氧能够促进硝酸盐的去除,如果不能向水体供氧,海绵铁几乎不能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无论硝酸盐初始浓度高低,固液比为1:10时海绵铁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最高,过高或过低的固液比都影响硝酸盐的去除;此外,硝酸盐初始污染浓度对去除率也影响显著,硝酸盐浓度<20mg-N/L时,硝酸盐的残余量保持在0.5mg-N/L左右,硝酸盐浓度较高时,去除率随硝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开发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事故的隔抑爆技术装备,利用截面为0.2 m×0.2 m的方形管道、纹影仪和高速摄像机,开展无障碍物时和球形障碍物存在情况下的瓦斯爆燃传播试验。研究发现,无障碍物时,密闭管道内爆燃火焰的结构和传播速度受反射压力波的影响很大,湍流火焰、化学反应作用能力与反射压力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球形障碍物存在时,火焰受扰动后被拉伸为前锋、中锋和尾锋,前锋速度最快,尾锋最慢;火焰前锋从经过障碍物开始整体呈加速趋势,与无障碍物相比,通过观察段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0.
A new bacterial strain DMT-7 capable of selectively desulfurizing dibenzothiophene (DBT) was isolated from diesel contaminated soil. The DMT-7 was characterized and identified as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DMT-7 (NCBI GenBank Accession No. GQ496620) using 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The desulfurized product of DBT, 2-hydroxybiphenyl (2HBP), was identified and confirm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desulfurization kinetics revealed that DMT-7 started desulfurization of DBT into 2HBP after the lag phase of 24 hr, exponentially increasing the accumulation of 2HBP up to 15 days leading to approximately 60% desulfurization of the DBT. However, further growth resulted into DBT degradation. The induced culture of DMT-7 showed shorter lag phase of 6 hr and early onset of stationary phase within 10 days for desulfurization as compared to that of non-induced culture clearly indicating the inducibility of the desulfurization pathway of DMT-7. In addition,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DMT-7 also possess the ability to utilize broad range of substrates as sole source of sulfur such as benzothiophene, 3,4-benzo DBT, 4,6-dimethyl DBT, and 4,6-dibutyl DBT. Therefore,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DMT-7 could serve as model system for efficient biodesulfurization of diesel and pe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