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稻田湿地中磷化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磷化氢(0,1.4,4.2,7.0 mg·m-3)对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p H值、氧化还原电位、Fe2+、Mn2+、磷酸酶活性及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导致根际土壤p H明显下降,非根际土壤中p H变化不明显.而氧化还原电位(Eh)则不同,磷化氢使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Eh均增大.磷化氢对Fe2+、Mn2+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磷化氢处理的前15 d,根际土壤中的Fe2+、Mn2+和碱性磷酸酶变化不明显,随着水稻的生长,根际土壤中的Fe2+和Mn2+随磷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根际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随磷化氢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非根际土壤中的Fe2+、Mn2+和碱性磷酸酶在磷化氢作用下变化不明显.水稻在磷化氢的环境影响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都提高,表明一定浓度的磷化氢对土壤磷表现出活化效应.  相似文献   
32.
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PH3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吸附反应的最佳吸附温度、氧含量、气体流量、改性液浓度、活性炭粒径和焙烧温度。再生方法可行,可通过再生液回收磷酸。热重差热分析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为磷和磷氧化物。  相似文献   
33.
富营养浅水湖泊中新发现的磷化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富营养化湖泊太湖和南京乌龙潭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液两相平衡法,配合柱前2次冷阱富集和GC/NPD法,分析了原始湖水和经过0.45靘滤膜处理的湖水,均检测到了磷化氢.原始湖水比经过0.45靘滤膜过滤的湖水中的磷化氢含量高2~14倍.表层湖水与底层湖水中磷化氢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磷化氢浓度相差不大.太湖,乌龙潭中微量磷化氢的发现,对湖泊水体中磷循环的深入研究和水体富营化的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太湖部分区域沉积物中磷化氢和微生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太湖柱状沉积物中磷化氢和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磷化氢和各种代表性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磷化氢在太湖柱状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其浓度范围为0.15~36.1 ng/kg,磷化氢的含量随沉积物取样深度和点位的不同而变化.表层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微生物在不同点位的分布差异较大,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与沉积物污染程度、营养盐状况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磷化氢与微生物(好氧细菌、厌氧细菌、放线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磷化氢与无机磷细菌呈显著正相关(R2=0.817,n=6),而与有机磷细菌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2=0.008,n=6).  相似文献   
35.
采用沉积-沉淀法和诱导-还原沉积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负载的金属Co和非晶态CoP合金,并将其应用于PH3分解反应.同时,通过XRD 、TEM、XPS、BET等一系列检测手段,对制备样品的相结构、形貌、组分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反应过程中,Co/CNTs生成了高活性的金属磷化物CoP,而CoP/CNTs生成了CoP和Co2P两种金属磷化物.研究表明,Co/CNTs较CoP/CNTs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高温还原预处理方式可提高Co/CNTs在PH3分解反应前期的活性,而低温还原的预处理方式有利于CoP/CNTs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减轻样品的失活程度.  相似文献   
36.
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向氧化沟系统投加填料前后的厌氧池释磷情况来探讨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的除磷途径,发现投加填料前后厌氧池释磷量分别为1.74 mg/L和-1.59 mg/L,投加填料后出现了"厌氧吸磷"现象,推测填料生物膜中存在能在厌氧条件下还原水中含磷化合物并释放出PH3的微生物,为市政污水中磷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
长江口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涛  侯立军  刘敏  赵迪  尹国宇  郑艳玲  赵慧 《环境科学》2012,33(10):3443-3448
利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分析了长江口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MBP)的含量,并探讨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月沉积物中MBP的含量略高于11月,其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9~426 ng.kg-1和111~192 n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224 ng.kg-1和158 ng.kg-1;并且,沉积物中MBP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差异.此外,MBP含量与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MBP与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TP=0.86,P<0.000 1;RIP=0.81,P<0.000 1;ROP=0.90,P<0.000 1),与碱性磷酸酶活性(APA)、pH的相关性较弱(RAPA=0.55,P=0.019;RpH=0.511,P=0.03),表明沉积物中MBP的含量与磷组分、APA及pH密切相关,但与有机碳、盐度等环境因子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以110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Pd(Ⅱ)-Cu(Ⅱ)为主催化剂,制成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以N2为载气,对反应温度、氧含量、催化剂用量3个因素进行催化氧化净化低浓度PH3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含量为3.7%,温度为72℃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PH3净化效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大而提高。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考察催化剂以CO为载气时催化剂对PH3的净化效率,虽然净化效果比以N2为载气时差,但反应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有较好的抗杂毒性,且催化剂具有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39.
以Mn(Ⅱ)与Pd(Ⅱ)为催化剂的吸收净化溶液对黄磷尾气中的PH3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混合气中02浓度、温度、入口PH3浓度、气体流量和吸收液pH变化与磷化氢净化效率曲线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中较佳的氧含量为5%;在20℃至75℃范围内,低温对催化净化有利,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0℃;较低的PH3入口浓度和低气速均有利于对PH3的净化;吸收液较高的pH有利于吸收液中催化剂催化效能的发挥。吸收液对PH3的净化效率可达100%,但因吸收液中的金属离子易与PH3产生的PO4^3-形成沉淀,使金属离子脱离液相催化氧化系统,吸收液失效较快。  相似文献   
40.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问题不仅是关系到12亿人口吃饭的大事,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我国自1995年以来,粮食连年丰收。到今年3月底,全国粮食总库存达到5300亿斤(原粮)。因此,保障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磷化氢熏蒸气体燃爆问题回顾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磷化氢(PH3)是一种重要的熏蒸剂。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残毒的优点,各国都已普遍采用。近些年国外研制的磷化铝片剂采用“缓慢抑制释放法”产生磷化氢,基本上消除了燃爆的危险。而我国因储粮周期长,熏蒸方法有其独特之处,自1965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