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土壤分形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形理论的产生及发展,讨论了分形理论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和应用。结合国内相应的研究,论述了分形理论在土壤颗粒、空隙、水特征曲线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
福建省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形。对福建省1988—2008年的经济与环境系列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符合EKC曲线的典型倒"U"模型。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拟合曲线均为"U"+倒"U"形,EKC的转折点已分别到达;工业废气排放曲线为"U"形的右半部分,EKC的转折点尚未出现。因此,福建省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争取尽早跨越EKC转折点。  相似文献   
93.
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IPAT方程出发,发现了环境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或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环境影响强度的倒U型曲线、人均环境影响的倒U型曲线和环境影响总量的倒U型曲线。根据此规律,可以将该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到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阶段、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到环境影响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总量稳定下降阶段。在环境演变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增长更多地由资源或污染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资源消耗或污染物强度高峰到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阶段,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而在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到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总量高峰以后的发展阶段,则主要由节约高效技术或污染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主要驱动的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向人均环境影响高峰过渡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人均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总量高峰的跨越是异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94.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就环境问题而言,现实中一个特征事实是,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同,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会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现有研究,在考虑非再生自然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本研究将环境质量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引入最优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双重约束下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在非再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下,本研究表明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采用的手段是促使技术进步的创新研发,因为技术进步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质使得研究部门的研究是次优的。因此,政府应当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法制安排以激励私人投资者研究与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5.
文章简要介绍了利用对称四极电测深数据的一阶微分演算、绘制电反射系数曲线结合视电阻率曲线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地下潜水面及基岩面埋深,通过钻探资料验证解释结果的比较准确,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6.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7.
11种农药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作为测试菌剂,利用水质毒性分析仪对11种农药进行了毒性研究,获得11种农药与青海弧菌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5 min时,5种可溶农药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大小为敌敌畏>敌百虫>杀虫单>乐果>乙酰甲胺磷,6种难溶于水农药的毒性大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甲胺磷>莎稗磷>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98.
环境监测分析中标准曲线回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明 《化工环保》1991,11(4):231-233
采用加权回归方法来确定标准曲线方程,以解决现行标准曲线回归方法中,各测点对于统计量的相对偏差总体分布不均匀(相对偏差的标准差偏大,低浓度区大于高浓度区)的问题,避免了将回归得到的标准曲线用于样品测定而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
环境监测中扩展校准曲线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行广 《化工环保》1992,12(3):164-167
针对环境样品中待测成份含量波动较大和不稳定性,往往待测成份含量超出校准曲线的检测上限,使测定难以进行;采用减少取样量和稀释一定倍数的方法补救,不仅时间较长,且难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扩展校准曲线测定法,并介绍了测定的操作程序及实验数据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0.
人口、资源、环境是城市和谐发展的三大基本支撑要素。通过计算广州适度人口、验证库兹尼茨曲线、计算生态足迹等,分析了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支撑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人口规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基本都已接近峰值,城市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压力,而且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弱化,但环境总体质量趋向于好转,库兹尼茨曲线正在向其倒U形的右半部分过渡。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