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八十年代的森林砍伐,到近几年的开矿、大规模修水电站,舟曲的生态环境已经脆弱不堪,越来越频繁的泥石流就是大自然给舟曲的警告。  相似文献   
52.
高原  张宇 《环境教育》2013,(9):60-61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四分之三以上,是我国最具水电开发潜力的区域。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输工程激活了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了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国家倡导建设美丽中国、在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日趋提升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成为中国水电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亦是水电开发建设中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湖南省水能资源的基本情况,重点讨论了水能开发对策,分流域阐述了省内湘、资、源、澧四水的水能开发问题。水能开发对策包括:水能开发应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应以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为“龙头”,与地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着重抓好发电与送电相结合,水电与火电相结合,水电与水利相结合,水能开发与减灾相结合。  相似文献   
54.
通过1990-1993年对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西瓦、尼那、公伯峡水电站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化学污染较轻,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55.
四川是我国中型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省已经查勘规划有中型水电梯级的河流计有65条,拟建中型水电站227座,可开发装机容量1490万千瓦,年发电量851亿千瓦小时,占四川省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  相似文献   
56.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不良环境效应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是我国一项较大的流域开发系统工程,20世纪60年代国家规划在乌江干流建立11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达834万kW。目前普定,东风和乌江渡水电站已建成,其余的正在建设或筹建中。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在促进该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水良环境效应。结合乌江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五个方面分析流域梯级开发将产生的不良环境效应,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7.
特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的环境影响监测有特定的地理、时效、多支流影响、施工期长等不可重现的特殊性.本文以糯扎渡水电站为例,利用多年监测数据,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监测因子、优化布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58.
2008年1~6月对澜沧江干流的漫湾水电站和大朝山水电站库区进行浮游藻类调查.两库区共检出浮游藻类7门28属.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大朝山库区0.06×106~2.28×106个/L,漫湾库区0.12×106~4.86×106个/L.藻类的组成和数量随环境和水文条件呈现一定的变化,1、2月份主要是蓝藻、硅藻、绿藻,3~6月份主要以硅藻为主,漫湾库区的总藻数明显高于大朝山库区.  相似文献   
59.
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日益使河流湖库化,特别是建在流域下游的水库尤为明显,湖库富营养化已成为水库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备受中外学者关注。本文通过对红岩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程度预测判别,分析了中小型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富营养化变化趋势,提出中小型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控制对策,为湖库区水质保护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创新流域治理机制应以流域管理政务平台为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科学的流域治理是确保我国水利安全的关键和核心。当前流域治理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存在于政府、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事权不明,监督机制弱化,协商对话机制缺失,制度创新不够等机制性障碍中。水资源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流域是水资源和水文循环的物质载体,水资源管理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以"三个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