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6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903篇
安全科学   268篇
废物处理   194篇
环保管理   486篇
综合类   3969篇
基础理论   317篇
污染及防治   1213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先后对模拟发酵废水和实际发酵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配水阶段硫酸盐负荷(SLR)对EGSB反应器净化效能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 2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15 h时,COD去除率可达92%。随着SLR增加,COD去除率降低,当SLR为1.3 kg SO42-/(m3·d)时,反应器出现酸化。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延长HRT至24 h后,COD、SO42-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82%左右。同样条件下,EGSB处理实际发酵废水,COD、SO42-去除率分别为75%、60%。配水和原水阶段硫酸盐还原菌所能达到的最高电子流比重分别为21.1%、17.5%,对应的最低COD/SO42-为3.0,此时整个反应系统竞争最为激烈,但产甲烷菌仍保持较高竞争性。  相似文献   
992.
文章采用四氯化碳120 min振荡提取,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出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的含量,采用硅酸镁多次吸咐,能有效去除色度和浊度的干扰。经验证,当石油类含量在74.5~1 456.6 mg/kg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95%~8.66%,加标回收率为84.7%~108.8%,精密度、准确度均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993.
投加高效菌种处理难降解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经 A1-A2-O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 GC-MS分析,以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苯甲酰肼,喹啉,萘为唯一碳源进行优势菌种筛选,获得 10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 ,并通过目标污染物生物降解能力实验,结果 B04,K01,K03,K04和 N02等 5株菌种具有高效降解能力.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不同的菌株降解焦化废水均表现为一级反应关系.在活性污泥中投加优势菌株后 , 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 ,降解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 ,投加高效菌种有利于提高焦化废水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安市剩余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对市政污泥土地利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剩余污泥整体pH呈中性(6.24~8.12),具有高有机质(46.71%~72.41%)、高N(6.18%~6.94%)、高P(1.71%~4.21%)、低K(1.02%~2.03%)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土地利用价值;污泥中重金属(除Pb、Mn、Co外)及As整体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类标准(pH=6.5~7.5),但除Zn、Ni、Hg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酸性土壤(pH6.5)最高允许含量外,其余重金属及As均低于该标准值;西安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主要由重金属元素的性质决定,污泥中各重金属的迁移或稳定性顺序(F1+F2)为Cu(19.38%)Cr(21.2%)Pb(47.76%)Co(50.22%)Ni(54.63%)Mn(61.53%)Zn(74.21%);修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剩余污泥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处于重度水平,污泥土地利用时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严重,其中Hg为其首要贡献者,其次是Zn和Ni。  相似文献   
995.
通过苜蓿盆栽实验和Tessier五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堆肥污泥施入黄土后,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在施污土壤-苜蓿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污泥施入黄土后,随着污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中Cd的主要赋存形态由对照组的不可利用态(残渣态)向潜在有效态(铁锰氧化态)转化,污泥的施入提高了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苜蓿的种植对施污根际土中Cd的活性产生了钝化作用,使施污黄土根际土壤中潜在有效态Cd主要向不可利用态的Cd转化;苜蓿各器官对Cd均有富集和转移能力,苜蓿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部>茎叶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合态Cd是苜蓿茎叶部和根部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因此在实际生产时须严格控制污泥的施用量,以避免Cd在苜蓿体内富集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96.
给水厂污泥制高强陶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凌庄自来水厂的污泥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焙烧陶粒的原理,设计了以给水厂污泥为原料焙烧陶粒的工艺流程。通过实验,研究了其工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工艺参数。对性能良好的陶粒进行了性能检验,认为以给水厂污泥为原料烧制陶粒的处置方法可行,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的产品符合国标中高强陶粒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的承重结构。  相似文献   
997.
好氧颗粒污泥对酸性红B的生物吸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灭活好氧颗粒污泥吸附酸性红B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Langmuir和Redlich-Peterson比Freudlich吸附等温线更符合试验数据,20 ℃时Langmuir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123.46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灭活AGS内部扩散过程用Webber-Morri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部扩散过程是限速步骤,但边界层扩散和动力学阻力亦不能忽略.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且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阿尔及利亚500万吨/年凝析油装置的污水处理装置是炼厂主要的环保设施,这一装置能否顺利开工是考验中方在环境保护方面设计水平和运行能力的关键。为做好装置开工工作,操作人员从设备、工艺、污水性质等方面积极开展摸底工作,在开工阶段结合现场特点和污水性质大胆采用生活水培养污泥、碱性水中和处理等方法,使污水处理装置有效运行,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  相似文献   
999.
中小型CFB锅炉炉前给煤配风系统如图所示,主要有给煤口处的播煤风,落煤管处的密封风和给煤设备密封风所组成。为了简化炉前给煤配风系统,其风源主要来自CFB锅炉的一次风或二次风,中小型CFB锅炉给煤配风系统一般不单独设置风机。  相似文献   
1000.
上海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城市污水处理规划的实施,将在2020年前使该市的城市污水厂污泥产生量从现状的85tDS/d增长至1300-1500tDS/d,将形成可观的污泥消纳压力。预期了该市的污水污泥产生状况,以现有污水污泥处置与利用技术为基础,测算了可行的污泥处置与利用方向及相应的容量,以及满足容量利用的前处理要求。以此为基础,推荐了适宜的容量利用方案,并建议以生物稳定化干化处理为污泥处置与利用前的改性处理步骤,且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增加厌氧消化环节,提高处理体系的水平与容量宽余度。此污泥处理与利用体系可达到污泥消纳运行的柔性化和可靠性,兼具环境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