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5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汉君 《劳动保护》2009,(12):104-105
煤炭企业因在生产中容易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威胁,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已成为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是神华集团近年来重点探索的安全管理课题。从2005年开始,经过研究实践,神华集团在煤矿企业初步建立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注重搞好日常安全生产的同时,将应急救援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  相似文献   
52.
童以荣 《劳动保护》2010,(1):116-117
火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最危险的灾害之一。作为新闻记者,在采访、拍摄报道火灾等突发性事件现场,随时都可能被大火灼伤,或遇上建筑物坍塌、爆炸以及有毒烟气的侵害。  相似文献   
53.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09,(2):4-4
人类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从被动承受,到主动防御,再到法制化管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依法防震、科学减灾,这是防震减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4.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5.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具有综合分析、 实时反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为支撑,构建了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指出自然灾害数据库主要包括 历史数据库、相关环境数据库和遥感信息数据库,并以减灾为视角将系统分为监测子系统、 预测子系统、灾害评估子系统、避灾路线选取子系统四个模块。  相似文献   
56.
对地观测技术可提供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海量数据,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有其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叙述了对地观测技术在洪涝灾害、沙尘天气、森林火灾的监测与评估和地震形变场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对地观测技术是建立数字减灾系统不可或缺的强大信息源。  相似文献   
57.
上海城市灾害分析与减灾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功建  韦晓 《灾害学》2001,16(2):70-75
随着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灾害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上海市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现状,分析了这些城市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潜在的致灾防患,并总结论述了上海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措施和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58.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1998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2000年上市的综合性旅游企业,现有控股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5个、分公司2个,参股公司2个,职工4300人,总资产22.36亿元。经营项目有景区景点开发经营、宾馆  相似文献   
59.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的主要难点之一。以经济发达、灾害频繁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以人类生命体作为受灾对象,尝试进行了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度分析。致灾因子方面选取地震、台风、洪水;选择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交通状况、通信设施和医疗状况等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性指标。以历史上各致灾因子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为权重依据,将各致灾因子进行加和得到多致灾因子的危险度指数;使用熵值法对脆弱性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将得到的多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合并,得出各县的人类生命多灾种综合风险度指数。结果表明:高风险度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台州市的南部。所得风险度指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县区人口受到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60.
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严重,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对台风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隶属函数和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形成台风灾害风险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结合GIS技术建立了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绘制了宁波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利用灾级指数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宁波市各区、县的台风灾害风险指数中,宁海、鄞州、余姚、奉化、象山和慈溪台风灾害的总风险指数较大,老城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和北仑较小;宁波市东南沿海、城镇和部分山区台风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灾级指数与台风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达到0.7181,且通过了0.01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